前面2篇文章着重介绍了HIV致病过程与免疫系统的反应,伴随着它们两的斗争,机体在不同时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

原发感染期。急性期症状的出现大约见于50%到90%的感染者,它是HIV感染早期病毒和宿主之间关系的反映,急性期症状出现时正是病毒血症高峰期,而症状迅速消失又与血清HIV抗体和特异性CTL反映相一致,因此其临床表现的差异和诸多因素有关,如感染病毒量、病毒株毒力或嗜性以及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等。

判断是否得艾滋病最重要的依据(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七)(1)

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持续时间短则仅1天,长则大于60天,因其多呈自限性过程而常常被忽视。只有对HIV感染危险行为和具有非特征性症状者的高度注意,才有可能及时被发现。

有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样表现,突然发病,发热、出汗,不适、嗜睡、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头痛、咽喉痛、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躯干红色斑丘疹等。在高危人群中发现有急性发热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疾病,应考虑有急性HIV感染的可能性。此时病人可能有高度传染性。

潜伏期。原发感染期症状消失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人的免疫功能逐步降低,但尚未严重缺陷,此时的机体免疫系统与HIV处于相持阶段,一般为2到10年。病毒载量从峰值下降至一个相对稳定的低水平,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淋巴结肿大,外表一如常人,却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的最重要的传染源。

判断是否得艾滋病最重要的依据(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七)(2)

AIDS期。此期为感染HIV后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因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出现各种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大多数病人以机会性感染为最初临床表现,最常见者为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其次是KApoSI肉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随机会性感染所累积的脏器不同,其表现常常是复杂的,也是多样性的。

急性感染:临床可见单核细胞样综合征。

慢性全身性淋巴腺病:全身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外,有两个以上超过1cm的淋巴结肿大,持续3个月以上,查不到其他原因的病例。

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一个月以上的持续发热、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

判断是否得艾滋病最重要的依据(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七)(3)

神经症状:具有痴呆、脊髓症、末梢神经症状之一。

继发感染:在HIV感染后引起细胞免疫缺陷基础上又合并有机会性感染的病例,包括许多细菌、真菌、原虫、病毒等

继发肿瘤:系由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恶性肿瘤,主要由卡波斯肉瘤、淋巴瘤等

造血功能异常:如严重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

皮肤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明日更新: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八:诊断)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 点赞,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 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判断是否得艾滋病最重要的依据(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七)(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