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三国演义诸葛亮亲手逼死的蜀汉重臣)(1)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后来人评价诸葛亮的一句话。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上是一个实打实的正面人物,他用贤臣,远小人,让主公刘备走上了事业的巅峰,蜀汉在他的辅助下人才济济,刘备的军事实力大增。

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三国演义诸葛亮亲手逼死的蜀汉重臣)(2)

在很多人的眼里,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他才能极高,重情重义,是所有人学习的楷模。三国演义里可能有些渲染的成分,是人就会有优点和缺点,难道诸葛亮只有优点,没有任何缺点么? 实际上诸葛亮曾经也杀害了好几位重臣,间接地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三国演义诸葛亮亲手逼死的蜀汉重臣)(3)

功高盖主的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性格刚猛,气力过人,在蜀汉建立的过程中功勋累累。而他之所以被诸葛亮逼死,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关羽兵败之后,刘封没有去救援;二是才能均超过刘备的嫡子刘禅。第二点原因,事实上是诸葛亮逼死刘封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这一点,史书有明确记载,诸葛亮在刘封兵败逃回成都之后,对刘备说了这样一句话:”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而正是这句话,使得刘备痛下决心,逼迫刘封自尽。

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三国演义诸葛亮亲手逼死的蜀汉重臣)(4)

被革职的李严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刘备托孤的两大重臣之一,他年轻的时候很有才干,先后在荆州和益州做官,但都是小官。等到刘备攻占益州以后,破格提拔李严,李严从此以后也就平步青云迎来了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李严与诸葛亮被称为“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照理来讲李严和诸葛亮应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后主。不过在古往今来,托孤的大臣之间相互内斗、权力倾轧的事件数不胜数。诸葛亮和李严也没有逃过互相内耗的结局。在诸葛亮好不容易集结大军进攻蜀国之后,后方却传来消息说是粮草不足,因此大军难以为继,只能班师回朝。在后期的执政之中,诸葛亮自然要追求权力的集中,所以李严的下场就很明显了。

最终,诸葛亮上奏刘禅弹劾李严,称他“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后主刘禅以此为根据,将李严废为平民,。后在得知诸葛亮去世后,认为自己再无得到重用的可能,激愤而死

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三国演义诸葛亮亲手逼死的蜀汉重臣)(5)

被陷害的彭羕

话说彭羕原本是刘璋手下的小官,因为得罪了刘璋,刘璋很生气,于是把他的头发胡子剃了,给他戴上枷锁,去当了奴隶。正赶上这时候,刘备入川,彭羕考虑再三,于是投奔了刘备。经过庞统和法正的推荐,彭羕投到了刘备麾下,并得到了重用。

然而虽然彭羕受到重用,但是却始终得不到诸葛亮的接纳,诸葛亮对他有很深的敌意。《三国志》记载到诸葛亮表面上对彭羕不错,但是那内心对他有很大的抵触,屡次对刘备说彭羕不堪重用,有二心,将来会有问题。刘备信了诸葛亮的话,慢慢的疏远了彭羕,后来彭羕被贬为江阳太守。理论上说彭羕被贬为太守,结局也不是很差。但是一顿莫名其妙的饭局让他走上不归路。

彭羕走时没有启程,而是去了马超家。马超刚开始看到他也很诧异,但是马超也很热情,招呼他留下了吃饭。然后吃饭之时发了几句牢骚,说了一句话最终让他走向悲催的结局。他对马超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也很吃惊,彭羕走后,马超将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很快将彭羕下到大狱里。一般看来,彭羕是咎由自取的,然而仔细品味,事情却并非如此。

马超的饭局就是一个陷阱,专等彭羕往陷阱里面钻。二人并没有太多厉害关系,那么要对彭羕出手的又是谁呢?由《三国志》记载可以看出,真正要陷害彭羕的是诸葛亮,而马超只是个帮凶而已。依据《三国志》记载,可以知道刚开始刘备非常认同彭羕,信任他。可是这件事引起了诸葛亮的不快,诸葛亮感觉了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

为了打击彭羕,诸葛亮多处向刘备进言,但是刘备也仅仅将彭羕贬官而已,诸葛亮为了达到目的,给彭羕致命的打击,于是在彭羕未离开成都之时,让马超引诱,诬陷彭羕。基本上可以肯定,彭羕并没有主动去找马超,马超应该是主动邀请彭羕的。彭羕受到马超邀请,不自觉地放松警惕,于是大发牢骚。这下正中马超下怀,于是不久马超就进言给刘备,很快彭羕就走向生命的终点。

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三国演义诸葛亮亲手逼死的蜀汉重臣)(6)

被逼谋反的魏延

魏延是蜀汉的一员猛将,但是诸葛亮对他的第一印象就很不好,他初入营帐时,诸葛亮命令周围的将士将魏延擒住,因为他脑后生了反骨,所以要将其杀掉。在魏延的再三保证之下,诸葛亮才没有对他动手,并让他一直鞠躬尽瘁。虽然魏延十分听从诸葛亮的话,但是毕竟这件事在他的心里落下了阴影。后来每次魏延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诸葛亮都会不听,或者说是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直接把魏延排除在外,这对于一个军事长官来说是极大侮辱。

魏延一直渴望建功立业,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魏延提出了直上许昌之计。这个计策被诸葛亮给否决了,其实若是诸葛亮听从了魏延的计谋,那么许昌和曹魏直接就是蜀汉的囊中之物了。也是因为这件事,魏延彻底寒了心,他真正的明白,丞相从来没有将他放在心里。

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想为自己出一口气,那就是谋反。没想到此举还是被诸葛亮识破了,魏延被马岱和杨仪设计杀死,此情此景实在是让人寒心。魏延毕竟是蜀汉的一员猛将,若是由他在蜀汉主持军事,刘禅的事业定会再上一个台阶,但是他的死直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这是诸葛亮自己犯下的错误。

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三国演义诸葛亮亲手逼死的蜀汉重臣)(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