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萨斯福商用车后视镜项目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加紧进行设备调试这是滨海县的一个重点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投产后将与吕巷汽车零部件项目形成产业互补、集群发展,使滨海县成为东部地区最大的汽车后视镜生产基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盐城市滨海县农村能源示范工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盐城市滨海县农村能源示范工程(江苏滨海以燃)

盐城市滨海县农村能源示范工程

连日来,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萨斯福商用车后视镜项目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加紧进行设备调试。这是滨海县的一个重点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投产后将与吕巷汽车零部件项目形成产业互补、集群发展,使滨海县成为东部地区最大的汽车后视镜生产基地。

今年以来,滨海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攻坚突破,举全县之力推动目光向海、力量向海、要素向海,坚持面朝大海、绿色转型,全县经济运行始终保持“高开高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滨海港鸟瞰图 (陈其龙 摄)

坚持向海发展 重特大项目相继落地

滨海县地处沿海,腹地广阔、港口能级高、绿色能源供给充沛。沿海区域是滨海县发展的“主战场”。这些年,滨海县矢志不渝攻坚临港重特大产业项目,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

滨海港是实现盐城市北部隆起的关键支撑。滨海县树牢这一理念,主动担当作为,一着不让投身港口建设,第一时间由县委副书记率领招商、服务两支专班进驻港口,快速突破疏港航道大桥拆除,迅速厘清金光环评、国电投土地收储解决路径,举全县之力坚决建设好、发展好滨海港。基础配套全面攻坚,坚持不等不靠,力争11月上旬化解滨响大道等3项工程土地指标、拆迁问题,确保12月开工;11月完成疏港航道工程验收工作,以及金光大道等7项在建工程问题协调,提速推进物流园等6个在建项目。

抓项目建设,滨海县久久为功、重点突破。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挂帅,成立重大项目攻坚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摘榜夺旗”百日竞赛活动,排出五大主导产业10亿元以上项目,镇区部门认领,县四套班子领导挂帅出征,重点突破30亿~50亿元以上龙头项目。一批重特大项目相继落地,截至9月底,全县列入市计划的63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9亿元,占年度计划86%,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滨海县的主导产业,目前共集聚生产企业27家,萨斯福商用车后视镜项目、精成车业等项目已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滨海县针对车企“抱团”特点,瞄准浙江省宁波市和台州市、安徽省芜湖市三大重点区域,主攻汽车底盘、转向、发动机及电子系统等全产业链招商,已成功签约项目5个,其中包括投资10亿元的山东通亚特种车项目、投资1亿美元的瑞与祺热交换科技项目。

江苏滨海农产品·食品加工园一角 (陈其龙 摄)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滨海县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三年不新增工业用地”目标,对全县所有工业企业进行摸排,同时,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产业发展导向,在招商上严格控制项目单位GDP能耗。

高品质装备机械生产基地初具雏形。以传统的泵阀机械产业为基础,以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为平台,滨海县提升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目前共集聚万恒铸业、苏盐阀门等生产企业97家,并陆续引进云一机智能装备、湖北泰和超低温阀门等高端制造项目,今年1月至9月份,先进制造业实现开票销售45.2亿元。

此外,位于滨海工业园北区的绿岛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12.8亿元,计划打造国内一流机械制造产业服务中心,项目的建成将带动滨海县整个机械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以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滨海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做转型升级主阵地,提升发展质效,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5个。目前,滨海职工公寓、邻里中心加快建设,电子产业园三期标准厂房加快规划设计,先进制造业正加速向“制造 科研 总部”转型。“我们加快突破龙头项目,推动总量提升,集聚主导产业,完善载体功能,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力促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滨海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吴宝庆说。

云一机(江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车间 (陈其龙 摄)

优化营商环境 “好服务”成为发展“硬支撑”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实现企业开办5个环节100%半日零费用办结,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变“多头审批”为“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快速度、高效率、强保障,滨海县持续优化投资环境。

同时,滨海县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让审批流程“瘦身”;推行并联审批、容缺预审,推广投资类项目“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加速项目建设;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统一发证,审批环节压减60%。

“我们将‘12345’打造成为企服务的总客服,完善‘e企通’平台功能,聚焦企业、群众诉求,推行‘一哨联办’,让企业诉求一键直达。”滨海县行政审批局局长郑国胜表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让高效规范、便捷舒心的“好服务”成为滨海高质量发展“硬支撑”。(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祝洁 滨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