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筑牢健康人居环境的首要基础。土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在我国除去土壤重金属本底值本身偏高之外,大部分都是由于外部污染造成。自从“土十条”颁布以来,我国环保部门以及农业部门对受污染土壤这块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那我们就来看看目前较为普遍的土壤修复有哪些技术。

土壤修复的主流技术包括有哪些(土壤修复技术有哪些)(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物理修复

传统物理修复包括客土法、热处理、玻璃化技术等。客土法是利用质地肥力较好的新鲜土壤替代已被镉污染的土壤,并将已污染土壤转运,进行集中处理,使污染地区生态环境快速修复。

2.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一种有效的原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淋滤法和化学固定技术,化学淋滤是指利用外力或重力作用推动淋洗液流过镉污染土壤,使污染物从土壤中清洗迁移出来,之后对含有污染物的淋洗液进行处理或分离的工艺过程;

原位固定技术是向土壤中投入化学试剂(如固定剂、改良剂、稳定剂等)或化学材料,使土壤中镉与化学试剂发生吸附、沉淀、络合、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反应,形成不溶性或移动性差、毒性小的物质,从而降低镉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

化学修复的特点:化学修复的治理效果适中、操作简单,但在修复过程中只改变了镉的存在形态,易造成土壤所需元素的流失,若改良过的土壤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极大。

土壤修复的主流技术包括有哪些(土壤修复技术有哪些)(2)

3.原位钝化修复技术

通过往土壤中添加一些钝化剂,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通过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得到降低,减少迁移,减少对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的毒害作用的一种技术。

土壤修复的主流技术包括有哪些(土壤修复技术有哪些)(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