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楼下,远远听到有小孩的哭声,走进一点,看到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声哭着,旁边那个老人面容扭曲,嘴里不停地叫骂,她迅速拉起孩子的一只手,在孩子的手掌上拍了拍(不知道是不是掸灰尘)此时小孩的哭声更大了,老人见到小孩反应激烈,顿时更加生气,接着娴熟地做了下一个动作:打了几下小孩的屁股孩子哭声立马变得凄厉和尖锐,直接震到了我的心,我分明感到揪心的疼,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从小没有被善待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从小没有被善待的孩子(你的孩子被善待了吗)

从小没有被善待的孩子

昨日下午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楼下,远远听到有小孩的哭声,走进一点,看到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声哭着,旁边那个老人面容扭曲,嘴里不停地叫骂,她迅速拉起孩子的一只手,在孩子的手掌上拍了拍(不知道是不是掸灰尘)。此时小孩的哭声更大了,老人见到小孩反应激烈,顿时更加生气,接着娴熟地做了下一个动作:打了几下小孩的屁股。孩子哭声立马变得凄厉和尖锐,直接震到了我的心,我分明感到揪心的疼。

过了一会儿,老人气汹汹地迅速往家里走,把小女孩抛在后面,小女孩见老人走远,没办法只能边哭,边上她的滑板车滑过去,追上了老人,但是老人还不依不饶地指责孩子,丝毫没有心软安慰孩子的意思。目送他们走远,此时,我在想,孩子幼小的心灵就这样因为不是错误的错误给大人伤害了。虽然这段痛苦长大后不会被记起,但是潜意识中,她不会跟这个老人亲近,老人冷酷无情,用暴力对待她,她没有感受到爱,内心的伤会留有一道旧伤疤,这道疤会永久留在她的潜意识中。如果类似的伤害越多,大脑的刻痕会像树的年轮一样越来越密集。

当她逐渐长大,自我意识发展,身体不再弱小时,她在与家人或父母相处中,会有意无意(无觉知状态)不断构建同样的情景,试图回到当年的情境中,此时她有力量反抗了,表现出来的是生气,发脾气,不听话或叛逆甚至过激行为。因为人的大脑过往一旦有伤害,有痛苦的体验,那么潜意识会试图还原类似场景,试图去修复创伤。这是本能的反应,其表现出来是不理智的行为,等同于得到了痛苦,再次重复了痛苦。

隔代养育,隔代教育,特别是老人通常按老套经验管教小孩,弊端还是很明显。老人的观念和思想都相对陈旧,用的基本是上一代“祖传”下来的粗暴的教育孩子方式,他们没有接触到新的观念,新的教育理念,在出于好心,帮自己的孩子带孩子时,当然继续沿用过去的经验。如果幼小的孩子心灵偶尔被摧残可能没啥问题,但是若是经常被这样对待,那对小孩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语言暴力比肉体伤害更可怕,这种伤害是无形的,也很难修复。

如果不是隔代养育,只要是养育者,孩子成长的陪伴者(父母或他人),没有一点育儿知识,那也是一样。早期孩子成长陪伴者情绪极其不稳定,对孩子未来的幸福影响是灾难性的。用一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久之前,儿子的一个同学(幼儿园中班),女孩子,放学后她想回家换衣服,但是因老人出门忘记带钥匙,进不了家门,拒绝带她回去,小孩不理解,哭闹着坚持要回家换衣服,小的哭着追老人,老人不肯回去,一老一小在楼下兜圈追着。我看到后就过去问问孩子,怎么哭了呢?老人告诉我是这么个情况。

我向前一步蹲下来,用关切的目光看着她,温和地安慰小女孩说,这套裙子你不想穿吗?是不是在学校老师给你换的呢?挺漂亮的哦,你穿着它跟同学一起玩吧,你看好几个同学都在这里呢。小孩得到了温暖,得到了安慰,她很愉快地跟同学一起开心地玩去了。

很多时候,孩子哭闹,有些不合理的要求,大人完全可以采用安慰,温暖的抱抱,安抚他的情绪,慢慢地他就会忘掉那些无理的要求了。

这个招数叫:安慰或抱抱 转移注意力。对于5岁以下小孩是比较适合。遇到宝宝讲道理不通,无理要求,泼皮耍赖的可以试试。

日常,每当隔三差五听到隔壁左邻右舍的大人跟小孩吵架,总是闹个鸡飞狗跳,声音此起彼伏从隔壁传来灌入耳中。我的心弦就会被拉紧被拨弄起来,内心唱起了哀歌。

很多大人看到小孩有情绪问题,自己情绪也跟着来,免不了生气责骂或叫小孩不要哭了,此时,小孩除了更加委屈地哭之外,别无他法。大人的此番做法是火上加油,而不是帮忙解决解决问题——应该疏导情绪,而不是堵情绪。孩子有情绪反应,表达的是情绪背后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反应也是原始低级的反应,负面情绪诸如,生气发脾气(愤怒)、紧张、害怕等。小孩(6岁以下)词汇量不够丰富,他们会用生气发脾气表达需求,比如,困了,饿了,不舒服了,遇到困难了,有挫败感了等等。因此大人要善于观察,及时帮忙解决,而不是一句话,不要生气,不要哭了,再哭我就怎么怎么样。这种做法,孩子完全感受不到来自大人的爱。

如果孩子长大了,成年了,坏脾气还总是存在,说明他的心智还不成熟。无论年龄多大,心智不成熟的人典型特征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只能本能去发泄情绪,他们做不到是冷静下来,用理智去处理问题。

不恰当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心智也是要“喂养”才能成长成熟,只不过给的不是食物,而是爱。

孩子是因为爱才来到这个世上的,而且还不是他主动选择来的,那么养育他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是不是应该给予无条件的爱呢?他一出生就是个独立的个体了,一个小的人了,不要因为他弱小,就以为他没有尊严。

也就是他一出生,就应该被平等地对待,只是他带着懵懂无知,好奇地探索世界,必然会做出一些大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或做法,大人此时要做的是,保护他的安全,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总是冷不丁遭来一顿责骂。

儿童的好奇心被扼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没有了好奇心就等于没有了创造力,将来长大后性格懦弱,畏首畏尾,毫无主见就这么来的。大人犯错误,总是被认为情有可原,也不会被批评,指责,可小孩因为无知犯错误总是莫名地被训斥一通,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弱小而得不到平等的对待吗?

本来应该时刻被保护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人生难题,没有得到大人恰当的帮助,反而成了他们情绪发泄的对象。这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虽然现在鲜有小孩肉体受到严重伤害,但是心灵伤害还是无处不在,养育者还是要防止出现转嫁情绪的行为——拿自己内心的尺度去衡量小孩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不能满足要求的,或达不到期待的第一反应是生气愤怒,批评或指责。

无论语言暴力还是行为暴力,对小孩的伤害都是很大的,大多数人以为看不见的伤不是伤。

特别是在小孩大脑发育阶段,小孩经常生活在紧张害怕恐惧的环境中,他的“本能脑”(原始模块)“情绪脑”(情感区)得到了强化,他变得更加敏感和爱发脾气,可是他的“理智脑”(思考脑)却受到了影响,等同于高级部分(智力发展源于思考脑)没能得到很好发育。孩子成长过程中,没能得到善待,没能得到正确引导,好奇心被扼杀了,智力还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没有好奇心,智力就无从发展。

过去我家的小孩也是老人帮忙带,不过家庭的话语权还是在我手上。有天,我家老人不知道什么原因骂了小孩,我听到后迅速阻止她,告诉她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可以骂小孩,小孩犯错大部分原因是不自知,我们应该心平气和,耐心告诉他们哪些不可为。小孩的优秀是有迹可循的,智力是否得到正常发育,关键还在于成长的土壤是否肥沃——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大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身体上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是看得见的部分,会更加重视。但同时也别忘了,对于看不见的部分,孩子的心灵和智力也需要在爱的浇灌下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身心健康意味着智力得到正常发育,那么他自然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事。

养育教育孩子的目的(本质)是孩子身心健康,使用的招数其实很简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小孩,善待小孩,用无条件的爱去“喂养”的孩子。

特别提醒:不打不骂,无条件的爱不是纵容,不是溺爱。纵容是家长对孩子不负责的态度,任凭孩子任性而为。溺爱是无原则,无规矩,盲目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不知道行为边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简罗:三个孩子宝妈,医学科班出身,毕业后改行,二十年职场凡人。这几年主动选择给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潜心读书学习,选修心理学,同时开启广泛阅读,书籍涵盖教育、管理、文学、心理、哲学、国学、经济、育儿、婚姻等方面。跨界学习让我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思维灵活而敏捷,人生更加充实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