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引领方向,执行决定结果。再明确激动的战略方向,再宏伟璀璨的战略愿景,如果执行不到位, 最终不过是空中焰火,刹那亮丽而已。前文陆续探讨了OGSM模型对战略执行的系统支撑,但OGSM模型仅解决执行前的问题,实际执行过程中,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如果不对变化进行预判与应对,只是按照预定的计划生搬硬套,丝毫不考虑环境变化,想要得到预期结果无疑是痴人说梦,所以,战略执行过程中的监控与纠偏就变得异常重要,而在企业战略执行体系中,主要依靠战略质询来实现。

“质询”更多是外资企业的叫法,一般国有企业称为“述职”,日本企业叫“经营检讨”,其含义是指对目标执行的过程进行介入,聚焦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团队共同提出执行异动解决方案的过程。质询前提是要精准洞察执行过程中的“痛点”,也就是阻碍目标达成的关键点,针对关键点进行质询,制定相应的纠偏行动措施,才能保证战略执行的效度。所以战略质询要围绕“关注啥”、“质询啥”以及“咋质询”三个方面展开。

关注啥?——运用监控地图,布局执行关键要点

战略质询系统的建立,首先要把战略执行的关键要件清晰列明,也就是要实现战略目标,哪些KPI以及哪些硬仗是一定要完成的,前者是评价要素,后者是行动要素,前者是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志,后者是目标是否达成的必备过程,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下图是目标达成的公司KPI监控地图。通过这张图,可以将OGSM模型中的公司年度战略主题(O),公司年度目标(G)以及分解到各部门的KPI清晰呈现出来,公司某个年度KPI有哪几个部门负责,这几个部门各自的权重是多少,也都做了明确的约定。哪些KPI,哪些部门对战略目标的达成尤其重要,在图中一清二楚,一目了然。管理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有方法论与工具模板,否则就是“讲道理,玩概念”,根本没有价值。通过KPI监控地图,公司高层领导者就可以对公司战略执行的关键点了然于胸,而不至于无从谈起。

战略研讨和绩效分析(战略质询过程好)(1)

战略质询系统实战工具之一:战略KPI监控地图

质询啥?——借助状态地图,定位执行阻碍痛点

有了战略执行的监控部分,接下来就需要关注执行过程了,通俗来讲,目标的执行要运用“红绿灯”手段来做介入,“绿灯”代表运行正常,一切顺利,无需关注;“黄灯”表示问题出现,提前预警,如果不介入会导致严重后果;“红灯”代表该KPI出现严重问题,必须要采取相应手段。通过这种类似看板的管理方式,呈现公司年度KPI的执行状况。

下图是战略执行状态地图,对公司年度KPI的执行健康度进行测量,按照季度进行监控衡量。第一季度的执行状态一般无需关注过多,毕竟一年伊始,执行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进入状态;半年是个重要节点,俗话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KPI完成度不到50%的需要警惕了,要做一些了解,看是正常还是异常;第三季度属于执行关键期,“黄灯”与“红灯”KPI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了,介入与干预的力度要加大,防止执行出现严重偏差;第四季度一般属于冲刺阶段,此时如果才想起来进行干预显然已经晚了。通过战略执行状态地图,识别“黄灯”与“红灯”,定位执行阻碍的痛点,也是战略质询的重点所在。

战略研讨和绩效分析(战略质询过程好)(2)

战略质询系统实战工具之二:战略执行状态地图

咋质询?——根据责任地图,追溯执行滞后原点

借助战略执行状态地图,扫描识别出了执行过程中的“黄灯”与“红灯”KPI,高层领导者需要采取行动进行战略质询。战略质询的载体往往通过会议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分析会是比较好的方式,以季度为周期比较常见。经营分析会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经营手段,一方面对过去进行回顾总结,分析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制定改进方案,重在纠偏。简言之,战略质询的质量决定战略执行的效果。

下图是战略执行责任地图,战略执行状态地图呈现了公司年度KPI的“红绿灯”状况,找到了执行阻碍的痛点,接下来需要追溯造成“黄灯”与“红灯”状态的是哪几个部门?形成“黄灯”与“红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做改进提高与纠偏?问题暴露在公司层面,但原因追溯要落到部门层面,而且要在经营分析会现场形成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草案,会后要安排专人进行跟进检查与落实,否则就是虎头蛇尾,功亏一篑。

战略研讨和绩效分析(战略质询过程好)(3)

战略质询系统实战工具之三:战略执行责任地图

OGSM模型是战略执行的预先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总好过得过且过。但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墨守成规显然也并不可行,做足准备,灵活应对,及时调整,应对有方,是战略执行的后发制人,其中,战略质询是企业高层领导者必备的管理基本功。掌握“战略KPI监控地图”、“战略执行状态地图”以及“战略执行责任地图”三张图,战略质询就有了切实可行的抓手,战略执行也就不是“靠天吃饭”,而是聪明高效的精准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