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无不在印证着这则大道。我们常说“炎黄”,但是相对于黄帝而言,炎帝就显得有点陌生了。甚至很多人会觉得炎帝是黄帝的手下,又或者是黄帝一直都是上古的主宰者,更有甚者误以为炎黄是一个人……其实不然,上古的历史是非常漫长的,它也有自己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清晰了上古真圣先后,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要叫做“炎黄”,而不是“黄炎”了。

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纪》

在神话体系中,盘古开天辟地,后有三皇,再后有五帝,再有尧舜禹……

天皇:天地立,有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

地皇:地皇兴于熊耳龙门山。

人皇: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各居一方,因是而区别。——《帝王世纪》

从《帝王世纪》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天地人三皇设定世间大秩序。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立”,此时世间有了天皇,这是盘古之后出现的第一位神,名号叫做天灵,统治世间八千年。天皇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儒教的昊天,道教的元始天尊。世间有终始,有生有灭,天人亦是有五衰而故去的,天皇之后又相继有地皇,人皇俯瞰世间。

女娲伏羲图

帝女娲氏:女娲和伏羲同姓“风”,算是亲兄妹。女娲造人、补天等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说到女娲,有两种说法,一是女娲在有巢之前,因为女娲造人有巢才有用武之地啊,一说女娲在伏羲之后,两人是兄妹,定婚俗制度等传说……怎么看都是矛盾的,其实关于这我有个比较不缜密的看法,还是那句话,别女娲、伏羲看成是一群人,女娲一世,二世,三世……伏羲一世、二世、三世……这就比较好理解了。

撞到不周山的共工是女娲氏末期人物。

女娲氏之后,又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炎帝神农氏:神农氏“神农尝草别谷,蒸民乃粒食”,这个传说我们也不陌生,但是炎帝就是神农氏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神农氏前后延续了八世,直到榆冈这一代神农已经开始衰落。据说黄帝,此时应该叫做有熊氏,世代辅佐神农氏。


这五氏在华夏文明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关键的地位,我们不知道上古时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些人物和故事一代代口口相传,影响至今。自三皇到五氏,可以清晰的看出人类的发展历程:先有天地阴阳,再有人,然后学会建造自己的栖息地,然后学会用火,然后有了简单而原始的文明,之后有了最原始的男女分配,再然后学会耕种……自神农之后,人们已经慢慢学会改造自然,步入了人类的新阶段。

之前是神主宰世间,神农之后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这在神话传说中体现的也非常明显。

“神农之孙榆冈(榆罔)既衰,诸侯相伐,干戈日寻,各据方色,自称五行之号。太嗥之后自为青帝,榆冈神农之后自号赤帝,共工之族自号白帝,葛天之后自号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号黄帝。”

之前我们说,神农最后一代是炎帝榆冈,榆冈时期神农氏已经败落。主君的败落,意味着硝烟四起。各方部落纷纷称帝,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有熊氏黄帝脱颖而出。这期间的神话传说尤其丰富,共工撞不周山、大败蚩尤等等,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战况之惨烈。

这段时期,是部落之间的征战,为了更肥沃的土地、更多的生存空间,甚至为了子息繁衍……这是战争,也是融合!这场混战,以轩辕氏——黄帝横扫中原为结局。

黄帝,有熊氏,姓姬,名轩辕。

何之为轩辕?车!战车!

何之为有熊?野兽的驯服!

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有熊轩辕……这是人类的一个个前进的步伐,从自然到人为,从顺从到征服!从神农到有熊,从炎帝到黄帝,是从神的世界到了人的世间!

我们为何不能称之为“炎黄子孙”?这不是谁更强大的问题,而是谁都无法扭转的历史过程。

字里行间去体会历史的轨迹,荡气回肠,振聋发聩!

三皇五帝是上古时期的吗(上古时期大能时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