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丰收节全诗(桑子佳)(1)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醉仙岭所在的山不高,却因醉仙形象而声名大振。虽然还没有公路,只有狭窄的山间小道,但方向牌标示清楚。沿着砖石砌成的步级,很快地,桑秦仪找到了绿树掩映、式样古朴的“ 果酒酿情居”。轻敲大门后,一位老者应了声,慢慢打开房门。只见他,年约60出头,相貌奇伟,道骨仙风,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醉仙岭仙人的外形。

桑秦仪向老人家鞠躬问候,自报身份,说明来意。果酒翁微笑回礼,寒暄过后,请到小客厅,主人奉上新采绿茶。桑秦仪呷了一口香茗,舒心润肺。果酒翁开口说道:“贤侄此来,令我悲喜交集。悲者,噩耗先后传来,友人凋零归去,昔时的‘三剑客’,三仅余一;喜者,后继有人,雏凤清于老凤声。” 然后,他侃侃而谈,讲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不同于“名人”留校助教,柳重行在酿酒中专做老师,果酒翁大学毕业后开设培训班,专门为大公司、大企业培养酿酒专业人材。过了几年,感到有些疲累,觉得做人何必这么辛苦?便想隐居几年,调养身体。最初在D城,还寄信给另外两位“ 剑客”。半年后离开,萍踪浪迹,从此再无联系。后于1995年辗转来到酒瓶河,爱上此地风光,也邂逅一个女子,共同创办了桑子酒公司。后来她在研制果酒中忘于工作,有病未能及时诊治,不幸隐疾发作而逝,他把未婚妻的骨灰撒在酒瓶河,从此定居于这个地方。

桑秦仪饶有兴致地问:“ ‘瓶水相逢’ 歺厅和旅舍,究竟是怎么回事?” 果酒翁答道:“那时交通不发达,人们在渡口乘搭木船往返两岸。逗留南岸的人很多,较为挤拥,有时轮候很长时间。未婚妻去世后,我无心经营业务,把公司解散了。在她逝世一周年时,我在河边斟满三杯桑子酒,祭奠她的英魂,并讲出自己的决定:将孤独终老,永远在精神上陪伴她。所赚到的钱,一半用于桑酿业的理论研究,一半用来为大众做些实事,做些好事。于是,果酒翁在南岸古渡口附近,盖了一栋二层楼房。楼下是歺厅,提供一日三歺,热饭靓汤好菜,让来往行人充饥饱腹、恢复精力;二楼是整洁的客房,让因事耽误赶不及当天过渡之客留宿。或接待专门到此出公差办私活者,或是来此渡假观赏大河风光之人。暮色降临,在楼上长廊式的阳台,果酒翁常和客人聊天谈人世沧桑,夜深时饮适量桑子酒催眠。许多客人喜欢在这里吃晚饭并过夜,睡前和一见如故的老板谈古论今,第二天清晨从容不迫地坐船到北面对岸。曾有住客送来装裱的书法墨迹: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瓶水相逢,却有家人情份。

桑秦仪再问:“ 那‘果酒酿情居‘ 又是怎么回事?” 果酒翁忆起,经营“瓶水相逢”歺厅旅舍两年后,自己又想暂离俗世,摆脱杂务羁绊,讲究养生之道,钻研果酿原理,于是筑了间别墅,取名‘果酒酿情居'。歺厅旅舍主要交由手下打理。后来发生了两件事,使他重新回到现实。

一次,朋友探访他,提到一件事,有个做桑子酒生意的商人,为了节省成本,以假货冒充酒水。而这假货所用材料,所含有的一种物质,会令某类消费者身体不适,幸亏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当然,这个商人作了深刻检查,并被罚大数额的金钱。当时果酒翁听到后很气愤,“ 这种没良心的事居然也做得出!我看有些酿酒人钱迷心窍,在利润驱使下丧失理智,得了精神病,而且病得不轻。” 事后,果酒翁认真思考,认为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可能还有肮脏的事情未被发现,今后还会有类似这样的行为继续出现,应该想法及时制止。

过了一段时间,以前培训班的一个学生,给果酒翁带来了在前些日子,田木水酉公司试味酒会的一个样本,并说这种酒已经上市。这个公司在桑酿业刚刚崛起,口碑不错,果酒翁对其的评价是正面的。但这回为了降低造价,在果酒配方中减少桑子用量,用一种廉价食材取代。果酒翁刚一入口便觉得酒味有异,叫人帮忙买了两瓶酒回家,细细品尝,进行测试,找出了原因。不仅此也,他亲自去到田木水酉公司,指出“以这种食材取代桑果,短期内虽不至于对顾客身体造成伤害,但这是欺诈行为,而且影响到公司今后的信誉。”公司高层不承认作假,也不想改正,继续推出到市场上销售,并奉劝果酒翁不要多管闲事。果酒翁一怒之下,告上法庭。这边,田木水酉公司请了最好的律师团队;而果酒翁自身充当律师,但他握有确凿证据,更有许多顾客和培训班学员愿意作证。有朋友好心劝他:对方财雄势大,又有一流的律师,打起官司来耗时费力拖很长时间。你又没有多少钱,恐怕折腾不起。他毫不畏惧,斗志昂扬,铿锵话语掷地有声:这是为消费者着想,也关系到果酒酿业的方向,我即使倾家荡产,变得一无所有,也要把官司打到底。最后,田木水酉高层听取各方意见,作了全面考虑,接受庭外和解。赔偿金钱给购买果酒的顾客,同时发表声明,保证今后一分钱一分货、决不掺假。后来,田木水酉公司发展壮大,在业界举足轻重,该公司送了一块精致的匾额给果酒翁,上面写着:果酒酿业的良心,田木水酉之明镜。

以上这两件事,对果酒翁触动很大,他闭门面壁,思考了两天两夜。刚到此处时,果酒翁在酒瓶河南岸沙滩地,用树枝写下十个大字:酿十万瓶酒,益四方饮客。以此抒发自己献身桑酿业的抱负;未婚妻生前讲过,为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酿酒业者要勇往直前,任何时候都不能退缩。结果她实践誓言,不顾病体,全身投入,牺牲在桑酿研制的第一线。对照自己,半途而废,离开战场,当年的志向哪里去了?对得起逝者为之献身的事业、对得起广大的顾客和消费者吗?

于是,果酒翁决心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对桑酿业作出贡献。他把别墅的大客厅,改成大课堂,设立毎周一次的“ 果酒酿情讲座”。内容从酿造果酒讲起,谈到如何“酿造”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从他们的安全健康、美满生活着想,做一个及格的酿酒人。同时,也开解学员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开办讲座至今已经5年,听课者达一万五千人次,主要是从事果酿事业的人们,包括不少公司的高管。

果酒翁谦虚地说,个人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我只是想尽自己绵薄之力,在果酿业界呼吁和重建为大众服务的崇高目标、不忘酿酒人从事这一行业的初心。

听到这里,桑秦仪注意到客厅垟上,挂着一幅讲座学生送赠的条幅:山野聆教,眼不蒙尘志向大;钟鸣鼓震,心轮破浪转千弯;玉液琼浆,补脑通达解万难。

叙述完自己的经历,果酒翁听说桑秦仪是第一次游览酒瓶河,便请他谈谈观感。桑秦仪谈到两岸景色如画、远山近水相映、木艇冲波劈浪、美女演技精湛,桑树石雕逼真,河鱼鲜美可口,等等。他着重谈到在瓶口(峡口)听涛,所受到的心灵的震撼。他承认,自己的感觉是零碎的、初步的、甚至是肤浅的。果酒翁认真倾听,连声说,好,好!很不错!接着,他表情严肃,用低沉而带有磁性的声音,谈论酒瓶河的启示:

从消极的意义上说,人生正如一个大酒瓶,装着烈酒:麻醉了神经,朦胧了视野,迷茫了前路。不少人直到离开这个世界,还是混混沌沌、仍未清醒;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人生这个大酒瓶,也可以装着果酒:让大多数人品尝生活的甜蜜,芳香满口而不醉,清醇入腹心眼亮,精力充沛斗志昂。果酿界的专家和业者,不正是从事着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工作吗?

最后,桑秦仪说:“ 我有个问题,想向您老人家请益,不知是否唐突?” 果酒翁听后笑容可掬,凑近身子,谦和地回答:“ 但说无妨,一起商量研究。” 桑秦仪的目光带着期望,“ 酒瓶河的美景和启示,铭刻于心。除此之外,我想探讨投资此地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创办桑酿公司的可能性。请老前辈指点一二。” 果酒翁右手托腮,沉思有顷,“ 我刚来时就有这念头,但条件不具备。今天,形势发生剧变,时机也趋成熟,可惜我年老体弱、精力不够。再说,投资金额也不是小数目。你是桑酿业的后起之秀,年轻有为,我支持你的想法,但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对此地作全面的综合的投资考察;二是根据你公司的财力物力作实力分析。如果这两点都能满足,那就具备了投资的主观客观条件。” 桑秦仪再三致谢:“ 老前辈教导,铭记于心,见诸行动。”

临走前,桑秦仪提到柳心盼曾到D城寻找果酒翁之事,这位老人很欣慰,柳心盼长大成材,老同学后继有人。他希望很快就能见到这个世侄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