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姿兰年销售额(卡姿兰连续5年增40)(1)

继4月10日卡姿兰在广州召开百货领袖峰会后,4月12日卡姿兰与合作伙伴移师韩国首尔,在亚洲美妆和时尚策源地展示了卡姿兰对世界顶级供应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对前沿时尚的捕捉能力。

在全球化愈来愈明显的今天,整合世界顶级供应资源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品牌和企业是否真正强大的核心标准之一。从广州到首尔,这出“双城记”也诠释了中国彩妆第一品牌在“卡姿兰品质 世界制造”战略下的资源整合能力。

在广州的会议现场,韩国科丝美诗、科玛和蔻诗曼嘉三大化妆品研发代工企业高层全部出席。首尔的会议中,科丝美诗集团会长李庆秀表示:“卡姿兰代表了中国彩妆的最高水准,科丝美诗与卡姿兰这样的优秀品牌合作才能不断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和时尚的需求。”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会议上,韩国三大化妆品研发生产巨头聚首尚属首次。

卡姿兰之所以毫不吝啬显露自己的品牌、研发、供应商资源,目的在于向这次会议的主要对象——百货渠道展示卡姿兰的的实力和准备。卡姿兰集团总裁唐锡隆在广州的会上做了表态:“经过15年的发展积累,卡姿兰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进入百货渠道,卡姿兰也会为百货渠道带来彩妆这个新的增长点。”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或许对百货渠道而言,近几年的停滞增长并不好过;对卡姿兰而言,这正是代表中国彩妆第一品牌进入百货渠道的最好机会。

在首尔的会议上,卡姿兰集团品牌与市场中心副总经理、市场总监李琴娅毫不掩饰卡姿兰对未来的企图心:“未来卡姿兰要成为中国的世界级彩妆品牌,要让卡姿兰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成为made for China(为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级彩妆品牌,百货是必须要占领的渠道。卡姿兰选择这时候进军百货渠道也是其未来战略的必然选择。

卡姿兰年销售额(卡姿兰连续5年增40)(2)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的调查,中国彩妆全渠道市场份额2015年的增速为16%,而百货渠道彩妆销售额却没有任何增长。这意味着,百货渠道并没有享受到彩妆高速增长的红利。这也反映了中国百货渠道当前问题:消费者缺少体验,品牌缺少创新,百货缺少吸客能力。擅长体验和聚客的彩妆品类显然是最佳选择。

韩国百货渠道的现状也能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百货渠道带来借鉴。在卡姿兰的首尔会议上,科丝美诗的代表分享了韩国市场的最新数据。据其介绍,2015年韩国百货渠道的护肤品同比出现负增长;而彩妆却在百货渠道增长6.1%,其中底妆、唇妆和眼妆都有很高增长。

来自欧睿的统计显示,中国彩妆与护肤品的占比是18:82,而韩国是48:52。显然,在消费快速升级的中国,彩妆未来有着极高的成长空间。这也意味着,引入中国彩妆后,百货也会增加一个未来增长的强劲驱动器。

当然,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者;站在风口,有翅膀的品牌才能飞起来。卡姿兰集团卡姿兰彩妆销售总监司艳军透露,2015年卡姿兰品牌增长率达到42%。这是卡姿兰连续5年保持40%以上增长。根据欧睿的调查,卡姿兰已经占据了中国彩妆市场6.5%的份额,紧逼美宝莲和巴黎欧莱雅。

卡姿兰年销售额(卡姿兰连续5年增40)(3)

从畅销品上看:卡姿兰的蜗牛气垫调控霜2015年售出250万盒,销售额为6.7亿元;金致胶原美芯唇膏2015年销售150万支;微雕大眼双头睫毛膏2015年售出80万支……这些明星单品支撑起了卡姿兰40%的销量。

卡姿兰年销售额(卡姿兰连续5年增40)(4)

根据科丝美诗代表在卡姿兰首尔会议上的演讲,在整个亚洲市场,底妆(尤其是气垫产品)、唇妆和眼妆未来仍然是彩妆的热门增长品,而卡姿兰的气垫霜、唇膏和大眼睛系列等明星单品的畅销也证明了中国市场与韩国市场流行趋势愈来愈同步。这也是卡姿兰强调“卡姿兰品质 世界制造”的原因之一:将韩国正流行的趋势和韩国研发创新的技术同步引入中国。

更值得一提的是,卡姿兰已经在百货渠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据司艳军介绍,卡姿兰年均销售200万以上柜台占卡姿兰百货网点的4%,年均销售100万以上柜台占百货网点16%,月均销售5万以上的柜台占百货网点的32%。这样的成绩,在中国品牌中已经十分优秀。也正因此,卡姿兰才有信心把2016年百货网点的新增计划定为600家。

这些成绩的背后,除开卡姿兰对全球顶级供应商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其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外。卡姿兰的不断坚持的将动销活动和时尚制造结合在一起的地面推广策略也对网点销售和消费者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卡姿兰年销售额(卡姿兰连续5年增40)(5)

卡姿兰中国彩妆周2015年在46座城市举办了692场路演,有7000多家网点参与。而2016年的卡姿兰中国彩妆周更是强化了其时尚色彩,与东田造型合作,由东田造型的资深造型师现场进行时尚教育。

对于大众而言,时尚不只停留在在秀场和时尚圈。普通大众的时尚,从来都是消费者在哪里,时尚就应该在哪里。而卡姿兰深谙这一商业逻辑,在时尚与大众消费,在流行和经典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