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才之士,往往需要在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环境中,才能“发光发热”。

反之,若是这个环境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及时“止损”,离开这个环境并重新寻找出路。

曾因《品三国》而“人气爆棚”的易中天教授,就是一个有才之士,他虽然得到了人们的欣赏,但却没能得到“武大”的重用。

易中天去武汉大学演讲(副教授易中天为何离开武汉大学)(1)

后来的易中天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当人们询问他原因时,他只是笑着说:是武汉的天气不好!

事实究竟如何,要从易中天与武汉的缘分说起。

易中天与武汉的缘分

1947年,易中天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家庭,在易中天6岁时,他的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举家迁移武汉

从那时起,易中天便开始与武汉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易中天在武汉读书期间,就发现了自己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有所向往,于是他便报名了新疆的支教工作,并在新疆任职了十年之久。

易中天去武汉大学演讲(副教授易中天为何离开武汉大学)(2)

当时的易中天虽身处新疆,但却时刻挂念着从小生活的武汉,他对武汉这个城市,有着浓厚的情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易中天的经历是无比贴切的,1979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后,易中天便想借此机会回到武汉。

因此,易中天在备考了三个月后,成功考上了武汉大学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易中天很是高兴,他终于可以回到他心心念念的城市了

于是,易中天在1981年毕业后,果断地选择了留在武汉大学任职讲师。

由于易中天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他对于胜任武汉大学中文系讲师这份工作,是十分自信的。

在世人看来,一个人能在自己向往的城市做着感兴趣的工作,是一件令人生羡的事。

易中天去武汉大学演讲(副教授易中天为何离开武汉大学)(3)

但在现实中,许多所谓的“好事”也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让人经受磨难,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成功地进入了他向往的武汉大学工作,但最终却还是选择了离开。

“人气爆棚”的中文老师:易中天

易中天讲课的风格十分吸引当时的学生,与其他大学课堂不同的是,易中天的中文课上是座无虚席的。

要知道,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一些文学类的课程往往是学生们逃课的“主要对象”,许多老师都要通过点名来减少学生们逃课的现象。

而易中天在他的课堂上,不仅不需要点名,而且学生们都是提前到教室占好“最佳位置”等着他来上课的,只为了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易中天这位名师

易中天去武汉大学演讲(副教授易中天为何离开武汉大学)(4)

易中天在课堂上非常喜欢与学生互动,他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让学生们不仅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让学生们真正把知识吸收起来。

久而久之,易中天便成为了武汉大学人尽皆知的“红人”,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这句话在现实中有着非常多的实例。

有的人因为做了一件好事,而被网络上的网友们捧上“神坛”。

此人若是突然“红”了起来,那么就会开始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而这些关注有的是善意的,有的却是“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恶意。

易中天在成为校园“红人”之后,虽然受到了许多“武大”学生的爱戴,但却激发了一些人内心的嫉妒。

学校的领导层里,有的人是秉持着一种学习的态度要向易中天学习的,而有的人却是持着怀疑的态度。

易中天去武汉大学演讲(副教授易中天为何离开武汉大学)(5)

这种怀疑的态度并非学术上的怀疑,而是一种以污蔑为目的嫉妒心理,在各种流言蜚语的攻击下,易中天在学校里的处境颇为无奈。

易中天起初对这些流言蜚语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在武大里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那便是武大当时的校长刘道玉。

刘道玉对于易中天的才能是十分肯定的,因此,易中天在学生们和校长的支持下,不久便成为了武大中文系的系副教授。

原本以易中天的才干,继续“高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然而,当武大更换了一批新的“领导层”后,易中天便在综合考虑后选择了离开。

离开武大,前往厦大

对于离开武大的原因,易中天一开始只字未提,但人们似乎也能大致判断出个中缘由。

易中天去武汉大学演讲(副教授易中天为何离开武汉大学)(6)

也许是突然厌倦了勾心斗角的环境,易中天离开武大前并没有提前找好“下家”。

这时,得知易中天离开武大的消息后,厦门大学便邀请易中天成为中文系的教师。

在厦门大学这个平台,易中天的才华终于得到了尽情施展的机会。

在这个新的大学里,他不仅像之前一样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他的社会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

2005年,易中天开始在《百家讲坛》上讲解历史,他把人们平时觉得枯燥的历史故事讲解地十分幽默生动,让人能够从他的讲解中感受到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

很快,易中天就凭借着《品三国》这个节目“一战成名”,成名后的易中天,并没有任何“飘”了的表现,他在下台后,依然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

易中天去武汉大学演讲(副教授易中天为何离开武汉大学)(7)

后来,当易中天去参加一个采访节目的时候,主持人询问他离开武汉大学的原因时,只见易中天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

“武汉的天气不太好,太热了,不适合我”,事实上,他内心向往的一直是武汉这座城市,但真正适合他发展的,却是厦门大学。

小结:

也许,一个人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是他所向往的,但却是能给他带来发展的,这样的情况往往令人纠结。

即便是真正的“金子”,也要在适合它的环境里才能“发光”,何况是一个人呢?

时势造英雄,一个有才能的人要在一个可以得到施展的环境,才可以发挥他真正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