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

众所周知,毒品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敌,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危害,还导致了无数家庭的破碎。

1999年,广东警方查获中国最大的毒枭刘招华制造的12.36吨冰毒,比当时全球其他国家缴获毒品数量总和还多。

2005年,刘招华逃亡9年后终于落入法网。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

然而在刘招华被捕后,他还一脸轻松甚至略带笑意地狡辩道:“我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应该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这位中国现实版的“绝命毒师”是如何以“爱国”为挡箭牌掩饰自己制毒贩毒的罪恶行径的呢?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3)

家境贫苦却工作顺利,野心膨胀使他走上不归之路

1965年3月5日,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一个生活条件贫苦的家庭。

他在家中排行老小,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从小信佛的他聪明懂事。9岁那年,为了祈求母亲身体能够好起来,他吃了3年斋饭,没想到3年后父亲去世,母亲瘫痪在床。

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尤其是在化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4)

在其他孩子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年纪里,刘招华就表现出了对化学浓厚的兴趣,没事时喜欢抱着一本化学书在一边细细研读。

1979年,年仅14岁的他通过自学获得了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二等奖,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绝对的化学天才。

然而,他的家庭条件无法支撑他完成接下来的学业。

父亲的早逝让他深知家里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懂事的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现状。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5)

于是在高二时,他辍学打工,和哥哥一起在当地的一个汽修厂当学徒。

几个月的学徒生活让他深感自己不能这样平庸地度过一生。

所以在十八岁时,他主动找到当地的街道干部,要求参军入伍,为此甚至谎报了年龄。

从此以后,他顺利地成为了福建平潭的一名边防战士。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6)

在部队里,他积极上进,勤快又踏实,两年后便被派往福州武警学校学习。

从武警学校毕业后,他被提干成了排长,也是他们老家那批士兵中唯一提干的人。

退役后,他被分配到老家福安法院,成为了一名司法警察。

他在工作上表现得非常优秀,颇得领导和同事的赏识。

1990年被评为“福安法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又荣立三等功。

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他是领导心目中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也是家里人的骄傲。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7)

一帆风顺的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但巨大的野心让他不甘满足于现状。

刘招华头脑灵活,在社会上的人脉十分广泛,于是他被法院领导抽调去做招商引资。

在他的社交圈中,不乏一大批身份地位显赫的人物。

看着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客商们纸醉金迷的生活,又想到自己每月56元的工资,刘招华的心里很不平衡。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8)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物资十分匮乏,却又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非法走私行业应运而生,许多人依靠这一行业获取了大量的钱财。

于是,深知这一点的他开始和台湾人合作开办福建宏发塑料有限公司。

表面上收购加工国外废弃塑料,暗地里却走私龙骨酒、汽车等物品,由此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3年,他耗资70万建造了第一套属于他的豪华别墅。

但也是从那时起,他走上了一条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9)

为谋暴利制毒贩毒,开始逃亡生涯

1994年,刘招华突然决定要离开法院,下海经商。

他明白制毒行业是来钱最快的,于是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制毒工厂。

从小在化学方面天赋异禀的他对于毒品的制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独家技巧。

1995年下半年,一个叫陈文印的人找到刘招华,让他帮忙制作冰毒,自己负责销售。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0)

但在当时,毒品制作的原材料麻黄素,在国内管控非常严格。

为了排除这一障碍,刘招华耗资40万进行科研攻关,还以“研制一款减肥药”为理由,从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那里骗取了方法。

一年后,他顺利探索出了不用麻黄素合成冰毒的方法。

掌握了这一办法后,刘招华的制毒之路如鱼得水。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1)

他和陈文印分工,陈文印负责销售毒品,而自己负责制造毒品。

与预先想象中的一样,刘招华制作出来的毒品十分畅销。

1996年5月,刘招华生产出20多公斤纯度高达95%以上的冰毒,他以每公斤1.5万元的价格卖给陈文印,并且多次强调说:“不要在内地销售我做的冰(毒)”。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2)

然而贪婪狡诈的陈文印转手就卖给了一个福建人。

随后这个福建人被抓,警方则要求他打电话再买5公斤,每公斤3.8万元。

谨慎的刘招华觉得量太大,就让陈文印、张明辉前去交易,果不其然,两人当场被捕。

令人没想到的是,开庭的时候,刘招华就坐在法院听众席的一个角落,默默关注着整个审判过程。

由于拒不交代毒品来源,陈文印、张明辉一审被判处死刑。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3)

根据多年法警的工作经验,刘招华心里十分清楚,为求自保,陈张二人一定会出卖自己。

果不其然,陈张二人将刘招华的犯罪事实抖了出来,二审改判无期。

警方立即赶往刘招华位于福安市的江边别墅,也就是他的制毒工厂。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4)

没想到别墅下有个地道,从地道前往江边只需要一分钟,并且江边常年停有快艇,三分钟就可以远离主河道,而警察从村口到别墅却至少需要二十分钟。

所以当警方抵达刘招华的制毒工厂时,他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1997年3月,福建省公安厅发出了对刘招华的通缉令。

于是,刘招华长达9年的逃亡生涯开始了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5)

逃亡期间还在学习化学,7年制毒43吨

一年后,刘招华潜逃至广东普宁,目中无法的他竟继续寻找投资,谋求东山再起。

顺利获得普宁毒枭陈炳锡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后,他在两个月内就生产出一吨冰毒。

对刘招华而言,他制毒从来不以“克”为单位,而是以“吨”为单位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6)

随后,他前往宁夏,筹建日产10吨冰毒的巨型工厂。

几个月内,他顺利造出30多吨的冰毒,其中12吨运到广州,这批冰毒价值55亿美元。

1999年11月4日,广州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400公斤的海洛因毒品案件。

在收缴毒品之时,警方发现了一个可疑的仓库。

仓库中整整齐齐地堆放着12吨冰毒!这一幕让所有警员大为震撼。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7)

根据线报,警方迅速锁定了刘招华的确切位置:广东总统大酒店818房间。

然而刘招华依然靠着自己的沉着镇定和随机应变顺利逃到了城外。

辗转了汕头、厦门、武夷山、上海后,他逃到青岛,改名换姓为“刘森”,还承包了10台福利机,开始售卖。

自己也时不时买点,甚至有一次,他中了100万元的大奖。

刘招华的站设计新颖,吸引了不少青岛的商家。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8)

他们选择在刘招华的站点进行现场开奖的活动。山东卫视还就此特地采访过刘招华。

不仅如此,刘招华似乎毫不在意警方对自己的通缉令。

当他在网上看到海洋大学生物系正在研究海洋生物药用物质提取这一课题时,他还主动联系了海洋大学。

并主动提出出资40万支持研究海洋生物药用物质提炼课题,在此期间还给大学生们上过课。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19)

在青岛待了一年后,2001年9月,刘招华看到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

于是他又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叫“李森青”,企图东山再起。

他前往桂林,开办了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桂林市临桂县凤凰林场租下了24000亩的土地,宣称要在三年内投资3亿种濒危物种红豆杉。

2003年下半年又谎称要投资1.3亿,在临桂县古定村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中,开办洋葱晶工厂。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0)

事实上,这个山洞是他继续制造毒品的巢穴。

他以投资商的身份以假乱真,甚至还与桂林政府签下了高达3亿的合作合同。

所以很快,他就成为桂林一些县乡领导的座上宾,很多人认为他是高干子弟,甚至还将他认作是当地的恩人。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1)

在逃亡期间,他似乎从未害怕过漫天遍地对自己的A级通缉令,反而过得十分高调。

甚至有一次,他因为勇抓三个小偷,登上晚报头版整版。

他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那样,依然学习着化学,并从未放弃过制毒。

几年来,刘招华直接或间接与他人一起共制各型毒品43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2)

投机取巧终落网,“爱国毒枭”被执行死刑

2004年11月24日,刘招华还在计划着新一轮的制毒计划。

不料,陈炳锡在泰国被抓,刘招华的犯罪事实也彻底浮出了水面。

公安部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悬赏20万通缉刘招华,就连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也播出了这个案件。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3)

当天晚上,刘招华正在跟人吃饭,他还淡定地问一同吃饭的人:“你看电视上的通缉犯像不像我。”

吃完饭后,刘招华连家都没敢回,直接开车到一个废弃的雷达山洞里躲了起来。

随后,他又让同伙把车沿原路开回桂林,丢弃在桂林汽车站附近。

再让同伙换乘公共汽车返回阳朔,给警察制造了一种自己已经坐火车逃跑了的假象。

一个月后,等上百人的警察队伍搜到山洞的时候,却又一次扑了空。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4)

逃到广州后,刘招华身上只剩下不到100块钱。

无奈之下,他把自己18万元买的劳力士手表以2万元的价格卖掉,准备偷渡菲律宾潜逃国外。

在当时,他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于是在临走之前,他回到了老家福安,想最后再看一次父亲的坟墓。

但随处可见的通缉令,让他根本不敢走出出租屋半步,只好让妻子去酒店打工,筹集出逃资金。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5)

而另一边,福建警方开始了周密的部署,决心要抓捕刘招华,并将这次行动称为“啄木行动”

这一次,刘招华大意了。

警察十分警觉地注意到了他的妻子,并且据此找到了他的确切位置。

2005年3月5日凌晨五时,58名特警携带狙击步枪红外线瞄准镜等特种装备,把刘招华藏身的出租屋包围得严严实实,刘招华终于落网了。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6)

然而,对于自己被抓,刘招华表现出了惊人的淡定。

甚至还和身边被吓呆的同伙开起了玩笑说:“他们抓咱们来了!”

那一天,正是刘招华40岁的生日,他说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经过法院核实,1995年至1999年,被告人刘招华先后伙同多人制造毒品甲基苯丙胺18000多千克,从中获利3200多万元。刘招华一审被判处死刑。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7)

但对此,刘招华并不服气。

他辩解说,自己生产的是盐酸左旋和右旋甲基苯丙胺,是甲基苯丙胺的异构体,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是一种化学中间体。

当时法律没有规定,不允许制造盐酸左旋和右旋甲基苯丙胺。

并且刑法的毒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条,所以自己是无罪的。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8)

同时,他还狡辩道,自己制作的冰毒从未卖给中国人,而是卖给了西方欧美国家,目的就是报鸦片战争之仇。

他要求法院判处自己无罪释放。

2007年7月1日,刘招华以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提起了上诉。

然而广东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终于,在2009年9月15日,刘招华被执行死刑。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29)

刘招华发明的无麻黄素制冰毒法,全世界只有他会。

他被抓的时候,旁边还放着一本《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手册》。

也就是说,在当时,他还在研究怎么制造毒品。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30)

不得不承认,刘招华在化学上的天赋过人,连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总队长傅是杰都坦言:“如果他不走制毒贩毒的道路,而是研究化学方面的东西,应该说是个天才。”

但是毒品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敌,刘招华制造毒品犯下的滔天大罪自然是不可容忍的。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31)

众所周知,19世纪40年代初,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了我国的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自此,全国毒品屡禁不止,国家深受毒品伤害。

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了禁毒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关部门耗尽精力宣传禁毒知识,无数缉毒警察流血牺牲。

24小时制毒案例(7年制毒43吨赚下3000多万)(32)

而刘招华却为了牟取暴利,利用自己在化学方面的超常才能,踩在道德与法律的红线上,制毒贩毒,害人害己。

他所制造的冰毒不仅对很多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行业生态环境。

知识就是财富,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但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将自己的才能施展于对祖国有用的方面上,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