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18】“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没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商传)明太祖朱元璋独特的身世和政绩,为他一生涂抹上浓重的传奇色彩。

明太祖如此雄才大略:明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1)

(图片,来自网络)

明太祖登基之时,神州大地因长期战争,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胸怀天下,心系百姓,他根本的治国方略就是休养生息。他重视农业和发展生产,倡导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在多项措施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他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促富民,抑豪强,切实减轻农民赋税徭役;他实行全国大范围清查户口、丈量土地、解放奴婢等富国安民的措施;他不惜劳苦和个人安危,热衷于明查暗访,了解民间疾苦,重用廉吏,严惩贪官污吏……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元朝末期农村的残破景象迅速得以改观,社会和生产也快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共同发展。明太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最俭朴的皇帝之一,他戒奢简从 ,深谙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他事必躬亲,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殚精竭虑,昼夜操劳,鞠躬尽瘁,整天忙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在遗诏中,他称:“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明太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他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和典章,为大明王朝奠定了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而且还深远的影响着清朝,使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臻。后来的顺治皇帝是这样评价明太祖的:“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康熙皇帝十分赞赏明太祖:“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还特意为明太祖立碑“治隆唐宋”赞誉,盛赞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华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明太祖最重要的功绩当属是推翻元朝的暴政和统治。执政之初,他除暴乱,抑豪强,使“天下大乱得到天下大治”。他废除了元朝时期制定的种族岐视、等级观念和暴恐政策。他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三字经》里,有 “明太祖,久亲师。”说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经常长时间率领军队亲身亲为参与作战。他还特别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精兵强将,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国家武装力量。

明太祖刚柔并济,能屈能伸,百折不挠,个性鲜明,有强大的气魄和魅力。“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咏竹》是明太祖写的其中一首诗,其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胸怀大志和坚韧的毅力以及大无畏的气概。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这是《明史》对他的评价,也是后世六百多年来最普遍认可的对他的评价。

#我要上# #中国历史# #历史# #我们读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