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小常识有哪些(对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1)

红红的对联,红红的日子

对联,又称春联、对偶、对子、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有历史记载,对联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三国时期,这从在明洪武年间出土的一副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上面有一副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得到佐证。对联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就谈谈对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

灯笼、对联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二、对仗在对联中应用的规则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仗,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仗。对仗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仗形式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对仗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遵行如下规则: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节奏相应

所谓字数相等,即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出句和对句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所谓断句一致是指,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所谓节奏一致,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2)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3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出句和对句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仗,但又不能重复。对联者,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数相等,断句一致、节奏相应、结构相称和平仄相谐(后面要讲到)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出句和对句相一致。如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出句和对句同一个位置相对,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同一位置上的重复了。又如:百鸟鸣春歌盛世,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异位重字。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出句和对句“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4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例如下面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平仄,按普通话的平仄归类,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的知识还有很多,但作为一个不是研究诗词格律的普通对联爱好者,了解了上述内容,写出比较合乎规范的对联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本文旨在为广大对联爱好者的征联对对的热情,加一把火,让大家参与热情更高,写出更多更好的对联来。

对联的小常识有哪些(对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2)

爱好对联,后继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