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方向介绍
0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在跨文化交流场域中,影响交流与传播过程与效果的语言符号及非言语符号、文化惯习、文化价值观和重要社 会文化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02话语语言学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语、书面语及其他表义符号的系统性描写、解释和计算。具体而言,媒体态度挖掘、广告多模态分析、微信公众号话语策略、热点话题微博监测、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认 知差异、外语学习认知机制研究等都是话语语言学的研究课题。
本方向的研究领域有:媒体话语语义计算、媒体语料库建设、外语学习认知机制、外语教学。
二、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二外法或245二外德选一
③783主题写作(用英语作答)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三、参考书
783主题写作
基础书目:
(1)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作家出版社,2019.
(3)钱穆:《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6.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期刊书目:
(1)国际新闻界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2)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传媒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3)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4)新闻记者期刊,上海报业集团,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5)《新祥旭中传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883人文社科基础
基础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帆:《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4)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李中华:《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6)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拓展书目:
(1)葛晓音:《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3)[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邱凌译:《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四、历年报考情况
2021年:复试分数线53/80/355
2020年:复试分数线52/78/355
2019年:复试分数线51/77/364
五、2021年考研复试细则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70% 材料评议成绩*30%。
复试考核采取差额方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复试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国语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等。
录取原则: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5)×50% 复试考核成绩×50%。
六、考试大纲
783主题写作
883人文社科基础
七、专业课复习经验
改革之后,今年的专业课改成了主题写作与人文社科基础。
主题写作:我的主题写作准备开始较晚,大概是从11月份左右开始的。准备过程也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根据老师给定的主体与参考文献,自己进行写作,之后交由老师反复的修改与讲解。通过机构老师的教学和我自己的感受来看,我认为主题写作有这几点需要注意:
1.字数一定要够。考试大纲给的是中文2000—3000字,对于英语专业的考试英文至少要写到3000—4000字。换算成A4纸,至少要写够10面。
2.要学会列大纲。考试时间限时三个小时,半个小时内最好就要把思路定好开始写作。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材料迅速列出大纲会使思路更加清晰,写作更加流畅。
3.多积累与自己报考方向相关的理论与例子。虽然改革后大家考的是同一套卷子,但应该还是分学员进行批改的。因此在举例以及采用理论进行说明时,最好多多使用与自己报考专业相关的理论与例证。
人文社科基础:这门专业课中传给出的参考书目包含了文史哲以及媒介等(具体文件可见中传研招网)。对于这种纯文科,需要阅读量以及积累的考试科目,我并没有太多经验。过程中也是紧跟新祥旭直系学姐的步伐,争取多理解多背多记,考试的时候多写多扩展。我个人认为至少也要写到11或12面左右,同时字迹要工整、清晰并易于辨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