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匪首姚大榜的真容
地处湘黔边境的新晃,是古来湖湘通往云贵的要道,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里自古就是土匪横行之地。在解放前,路边要是出现一具尸体,走过的人都见怪不怪,好心的人,会寻个地方将尸体安葬。
要说湘西最有名的土匪,莫过于《湘西剿匪记》中田大榜的原型姚大榜,姚大榜是侗族人,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湘西晃县(现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杨家桥的牯牛溪。姚大榜的外表看上去特别凶恶:高颧骨、大嘴巴、厚嘴唇,下巴像把铲子似的朝前凸出一大截,两个腮帮子凹进去又像猴,除了两颗大门牙外,其余的牙齿都掉光了;鹰勾鼻子,几根既长又黑又粗的眉毛,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充满了杀气。
他天生就是一个干土匪的好料子。
16岁时,姚大榜进入贵州讲武学堂学习,本来可以在清军队伍中效命,混个十几年,升到标统一级的官员,好歹光宗耀祖。可是他竟然觉得军营的生活枯燥,且条例太多,偷偷当了逃兵回到老家,纠集几个人开始做无本的买卖。
由于他枪法精准且身具武功,行动异于常人,登山如同走平地,很快便在当地打响了名气,队伍越来越大,渐渐盘踞了以县城为中心点的那一块地盘。
从清末到民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都缺乏直接管辖,而委任当地有势力的任务监管,如此一来,姚大榜除了匪首的身份外,还有官府给与的身份,加之他也从事生意上的经营,成了亦官亦匪亦商的人物。
电视剧中的田大榜
做无本买卖来钱太慢,姚大榜开始打起了其他的主意,当地有一首流传了近三百年的民谣:黄金湾,十八箱,龙头虎口对成双,谁要拥有满湖湘。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首民谣是和吴三桂有关的。
吴三桂反叛前明,后被封为藩王镇守云贵,康熙削藩时起兵反清,其中一路大军便是从晃县杀入湖南的。他在衡阳称帝之后,见势不妙,便安排人将收刮来的金银财宝运回云贵,意图将来作为军资。护送财宝的队伍因大雨而耽误了行程,经过晃县短暂停留,不料传来吴三桂病死以及清军占领铜仁和玉屏的消息。护送财宝的将领见去路被截,便考虑将财宝埋在晃县,将来有机会东山再起。
财宝埋好后,留下藏宝诗。还没等他们突围,清军已经杀至。一场惨烈的遭遇战,埋宝的队伍死伤殆尽,活着的几个人都押赴县城斩首。
押送过程中,一个老人见囚犯可怜,送了一碗酒给犯人喝,犯人喝完后,把这首藏宝诗告诉了老人。
老人也不知怎么回事,但把这首诗记在了心里。他在家里带娃的时候,口中时刻叨念着这首诗,娃儿很快学会了。很快,附近的娃儿都学会了,于是这首民谣就流传开来。
黄金湾
也不知从哪年开始,有人在晃县西边一处叫夜郎西的地方(以前是交通要道),开垦山地种玉米的时候,不断发现有金饼、金戒指等东西。当地百姓便把这处山湾称为黄金湾。
夜郎西这地名,是与唐朝大诗人李白有关的。关于夜郎西与李白的故事,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
姚大榜为了扩充队伍,需要大笔资金购买枪支,便打起了民谣的主意。而黄金湾,就在他老家的后面。
从民国二十五年开始,姚大榜以晃县治安大队长的名义,指使手下在黄金湾一带大肆挖掘,意图寻找到吴三桂的宝藏。这一挖就挖了近十年,除了挖到一些零星的金子之外,并没有多少收获。
建国后,姚大榜的土匪武装被人民解放军所剿灭,他本人也在受伤后偷渡潕水河时淹死。(有关土匪姚大榜的故事,我将在其他文章中介绍)
姚大榜已经死了,但是去黄金湾寻找宝藏的,还大有人在。
黄金湾旁边的一座小山,叫蓬莱山,山上有一个小道观,道长姓吴。
笔者吴学华与吴道长合影
近些年发现的黔东南马家寨的陈圆圆墓葬,为何距离晃县那么近?跟随陈圆圆一起隐居的吴三桂后人,是否与那批藏宝有关系?
而吴道长是否也是吴三桂的后人?我问过他,他含笑不语。他只告诉我,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他现在的目的,就是守住夜郎西的蓬莱山,打造当地具有特色的道家文化。
上面这幅图是蓬莱山全景,后侧就是黄金湾,而左边的池塘,据说也是姚大榜的人挖出来的,但是没有挖到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