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阳光球

天府旅游名县江安(余江一个曾经也叫)(1)

余江,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归鹰潭市管辖,地处于信江中下游。民国三年,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又以境内有余水(信江),因此改名为余江县,一直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边界地带。秦汉,为余汗县地。晋元康元年(291年),始置晋兴县,后为兴安县,不久,撤县为晋兴乡,入余汗县。陈元嘉年间(560年-565年),于晋兴县故地设置安仁县,属鄱阳郡,隋废,入余干县,仍为晋兴乡。宋开宝八年(975年),改兴安镇为安仁场;宋端拱元年(988年),安仁场升置安仁县,隶属江东路饶州转运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安仁县隶属江浙行省饶州路总管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安仁县隶属江南行省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安仁县隶属江西行中书省饶州府。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安仁县隶属江西布政使司饶州府。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易名余江县,以境内有余水(信江)而得名。1949年,余江县解放,隶属贵溪专员公署领导,后又改隶上饶专员公署。1983年,余江县隶属鹰潭市。2018年7月9日,鹰潭市余江撤县设区揭牌仪式举行,余江县自此更名为余江区。

天府旅游名县江安(余江一个曾经也叫)(2)

晋元康元年时期,始置晋兴县,这是余江建制之始。南朝陈元嘉年间(560-565)于晋兴县故地设置安仁县。北宋,端拱元年(988)才正式确立安仁县,往后一直延续到清朝都是叫安仁县。

中华民国三年(1914)一月三十日,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内务总长朱启铃向总统府提交一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并附有《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方案得到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批准:“批具呈已悉,应如所拟办理”。并附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如下(节选安仁段落):

“安仁

湖南省应存

  (理由)湖南安仁县系宋乾德三年置,与江西省重复,然定名较先,拟存。

  江西省拟改名余江县

(理由)江西安仁县自宋瑞洪元年设县以来迄今未改,惟与湖南省重复,定名较后二十余年,应即更定。查该县在余水之北有余江,拟即定名余江县。”

天府旅游名县江安(余江一个曾经也叫)(3)

余江历史悠久,人文蔚起,比较出名的有: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汤汉,江东四大儒之一李存,明正德六年(1511)中辛未科进士、吏部尚书桂萼,民国著名律师、爱国志士吴迈,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等等。

1958年一个夏夜,时在浙江杭州的毛泽东主席正仔细阅读6月30日《人民日报》关于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读毕,毛主席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下两首七律诗《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直至今天,余江还保留着一座全国唯一的“送瘟神纪念馆”,就是以毛泽东诗词《送瘟神》题目而命名。

天府旅游名县江安(余江一个曾经也叫)(4)

湖南省安仁县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北部,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宋乾德三年(965)升安仁场为安仁县,属荆湖南路衡州衡阳郡。而江西省余江县在北宋端拱元年(988)才正式确立安仁县。在民国三年改定各省重复县名运动中,江西省余江县被改名的理由就是比湖南省安仁县“定名较后二十余年”。

其实严格说来,余江县曾在南朝陈元嘉年间(560-565)于晋兴县故地设置安仁县,倘若以此时算起,这段易名历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写了。我不由猜测是否与时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有无关系,因为熊希龄毕竟是湖南湘西凤凰县人(祖籍江西丰城石滩)。不管怎么说,湖南省安仁县得以沿袭下来了,而江西省则冒出来一个余江县。

郑重声明:转载请注明原创作者及出处,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作者简介:阳光球,曾用名阳冠秋,笔名象牙居士,湖南安仁人,生于70年代末,公务员,中国原创文学网会员,在诗歌、散文等领域略有涉猎,文笔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见各平面和网络媒体平台。

天府旅游名县江安(余江一个曾经也叫)(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