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台八景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1)

玉真公主(692—762年),字玄玄(一说“元元”),唐玄宗赐名“持盈”,法号无上真,唐睿宗李旦第九女,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同母妹,母为窦德妃。

一、生平简介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唐睿宗被废帝位。

武周长寿二年(693年),其母窦德妃被武则天迫害处死,时公主2岁。

景云元年(710年),父亲睿宗复位,获封昌隆公主,时年19岁。

景云二年(711年)五月辛丑,由昌隆公主改封玉真公主,是年,金仙、玉真二公主同时入道。时金仙23岁,玉真20岁。同年,唐睿宗为其在长安辅兴坊建玉真观。

玉真公主另有两个道场,一在洛阳安国观,一在济源王屋山灵都观(一作奉仙观),玉真公主曾师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而王屋山亦是司马承祯修道之地。

宝应元年(762年),公主仙逝,享年71岁,葬于灵都观北平阳洞府前。至于卒于敬亭山之说,正史无考。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2)

影视剧中的玉真公主形像

二、真源祭祖

由于玉真公主是唐玄宗胞妹,加上金仙公主开元中即已去世,玉真公主是与唐玄宗血缘关系最近之人,故在开元年间及天宝初,她是极有权势的,而且比较关心朝廷大事,政治地位很高,道教活动亦十分活跃,常常以唐玄宗代表的身份出现。

如在开元十五年(727年),其师司马承祯从长安还王屋山后,玄宗派玉真公主与韦縚至其居所从事道教活动,则玉真公主实为唐玄宗的代表。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已稳坐皇位半甲子的玄宗皇帝,在梦中邂逅了自家圣祖——太上老君。于是,一场沸沸扬扬的“梦真容”运动在大唐宇内展开。

一年多后,天宝二年(743)春,唐玄宗诏谕已经入道三十多年的玉真公主,代己亲往老子故里谯郡紫极宫(今河南鹿邑太清宫)建斋设醮,玉真公主领旨奉行。

三月,玉真公主作为朝廷使者,从长安(一说王屋山)出发,经华县、睢阳(今商丘)到达真源县,向老君及老君的母亲先天太后表达敬意,希求获得祖先神灵庇佑,地方志载“朝拜玄元圣祖故宅,投金龙玉简,隆重祭祀斋醮,仙鹤鸣舞于空中”。

这场带有国家信仰和意识形态宣传目的的朝圣之旅,是玄宗“梦真容”运动的组成部分。

玉真公主在紫极宫住有一月有余,离开时留下一方《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紫极宫颂碑》,记录了此次“代兄祭祖”的前后经过。但不知何故,该碑后来不知所踪,仅在宋代金石著作中曾获著录,但内容不详。此事也导致明清《鹿邑县志》对此亦无记载,以致成为千古之迷。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3)

鹿邑太清宫

三、两碑互证

玉真公主从真源县回程途中,先后造访了嵩山和王屋山等道教圣地。路经嵩山时,玉真公主跟从善于炼丹的女道士焦静真修行存思之法,而焦静真则是盛唐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道士司马承祯的杰出弟子。

在王屋山上,玉真公主获得人生最后一次受法的机会,由恒代地区而来的某位胡尊师开度,获得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这一最高法位。洛阳大宏道观道士蔡玮将此事,包括事前公主去真源县祭祖的经过记录在一方碑铭里,即《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该碑原属济源玉阳山灵都观,现藏于济渎庙。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4)

王屋山《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拓片

2006年,鹿邑太清宫在修建其兄玄宗《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保护碑亭时,在御注碑东北7米处无意发现一通唐碑。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5)

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亭

经考证,正是玉真公主在老子故里真源紫极宫留下的《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紫极宫颂碑》,消失千年的古碑重见天日。兄妹二人留下的石碑竟以如此方式出现,不知是否冥冥之中的天意。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6)

《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紫极宫颂碑》拓片

四、老子故里

这场带有国家信仰和意识形态宣传目的的朝圣之旅,在当时来说虽是玄宗“梦真容”运动的组成部分,但对后人来说,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通过玉真公主的这次“代兄祭祖”之行,在王屋山与太清宫二通古碑的互证,共同指向了一个近年来被人刻意混淆的地方——老子故里。

而这个玉真公主奉敕朝谒圣祖故里的紫极宫,就是真正的老子诞生处——鹿邑太清宫。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7)

——王屋山与太清宫的两通唐碑同时立于1300年前,且两地相距800余里,二碑却同时记载了玉真公主代表李唐王朝,赴今天的鹿邑祭祀先祖老子一事。面对铁的史实,若再有人对此罔顾事实,胡言乱语,只能说明其利欲熏心,彻底无可救药了!

唐朝玉真公主故事(唐朝玉真公主在鹿邑的)(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