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代孕弃养风波的第二季直接升级,张恒拿出聊天记录和文件指郑爽天价片酬,合同和税务处理都有问题,调查已经开始。
张恒的爆料里有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情节,比如郑爽这么有钱却不给生病的小狗看病,还很高兴地说给自己当时的男友张恒听。
她还喜欢在超市喝饮料不给钱,说张恒破坏了她的乐趣(可能是让她不要这样),然后顺手跟张恒撒娇要钱,看起来张恒也打了点钱。
而这些有违人伦事情在郑爽片酬问题面前已经完全被忽略不计了。
张恒曝光郑爽接下新版《倩女幽魂》(后改名《只问今生恋沧溟》),片方给的片酬是1.5亿。郑爽希望能起价到1.8亿,最终谈到了1.6亿。《倩女幽魂》拍摄77天,相当于郑爽每天有208万入账。
(△网传郑爽小倩定妆图)
1.6亿和208万震撼到了整个网络,郑爽如此拙劣的面瘫演技,却有如此惊人的价格。
郑爽迅速升级为计量单位,1爽=1.6亿,郑爽一天=208万。用这个当尺子对比一切新闻里的数字世界都不一样了。
过去的2020年,九成影视上市公司赚的钱,还没郑爽一部剧拿到的片酬多。
东京迪士尼运营方上财年亏32亿人民币(541亿日元),20爽。
2021年清明档总票房在假期结束那天是突破7亿元,而7亿不过4.3爽。
华谊兄弟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35亿元,郑爽两部片所得轻松超越。
李亚鹏的官司一审判决他赔4000万,只是郑爽一部戏片酬的四分之一。
李嘉欣嫁了豪门,公公去世后遗产在信托里,李嘉欣夫妇每个月领200万元港币零花钱,约合167万人民币,郑爽一天收入就能超越香江豪门后代两口子的一个月零花钱了。
那个放话“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的博主曹译文iris曾经营过一个“百万衣橱”栏目,展示她那些漂亮的高定裙子,裙子从10万到40万的都有,郑爽看了微微一笑,一天可以挣出两个“百万衣橱”。
福原爱闹离婚丢失工作机会,背着7400万日元的房贷,折合人民币440万元,正在日本艰难准备离婚官司,而这些房贷,郑爽两天就挣出来了。
引入房子和房贷话题看郑爽日收入更是不得了,郑爽工作一天,就是一套房。
但是在惊叹和对比之余,还有什么其他的可以想的呢?
首先,1.6亿片酬背后一定还有其他内情。
即便明星的片酬早已畸高,即便在一个行业争相追捧明星脸的市场里,但郑爽的市场价值远没有到1.6亿元。
根据张恒提供的聊天截图,新《倩女幽魂》开始敲郑爽是2019年1月,本剧2019年4月开机。2018年是业内共识的“寒冬年”,下半年行业里明星工作室税务整顿,热钱退潮,综艺、影视剧在那之后都有“限薪令”,甚至传出艺人主动退钱给节目组。
郑爽在2019年年初还要涨价,是“顶风”逆着寒冬而行。但她在这样一个市场里,出演电视剧,并不具备充分议价资格。
即便在明星片酬疯狂飚的2016到2017年,所谓“顶流”一部电视剧的总片酬应该在6000万到7000万左右,特别夸张的会在2017年到2018年年初冲到一亿左右,但那都是非常大的项目再加上资方确实认为有利于卖片的人。
2018年下半年之后就开始“行业寒冬”了,艺人片酬开始回落。
2018年郑爽播出电视剧《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我的保姆手册》口碑和点击量收视率一头都没占,郑爽更是出了名的不受控制、不配合工作、口碑岌岌可危。
(△我的保姆手册)
什么样的片方会在2019年年初,其他艺人都限薪降价的时候还选一个高标价高风险的艺人?
郑爽事件已经进入调查阶段,之后自会有详细结果。
我们只说“一个戏和口碑都不好还随时可能翻车的演员却有高价片酬的片约”这个现象,从行业逻辑上倒推,有一种可能性是艺人会给出工作人员高额返点,比如相关工作人员敲了某艺人,艺人的天价片酬里是有高比例是要返给该工作人员的。那么该工作人员就可能会为了返点而在项目里极尽吹嘘之能事,流量很高话题度强之类的,糊弄资方掏钱。
而“北京文化财务造假风波”也令郑爽天价片酬风波有更多疑点。
新《倩女幽魂》(《只问今生恋沧溟》)由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世纪伙伴之前一直北京文化的全资子公司,2020年4月末转让给了另一家公司。
2020年4月29日,原北京文化副董事长娄晓曦实名举报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董事张云龙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欺诈发行债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职务侵占罪。这个举报最初用的就是“世纪伙伴”的官方微博,娄晓曦个人微博转发。后举报内容已经删除。
而后北京文化发布声明否认指控,称对娄晓曦上述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郑爽被调查后,北京文化大跌。
明星片酬的疯涨也是老话题了,几乎每年都会有人说,从实力派演员的天价片酬,一直说到毫无演技的面瘫演员们也有天价片酬了。
好莱坞和过去香港娱乐发达的时候,高片酬都出现在电影行业,电影行业在娱乐鄙视链的顶端,同时也代表着最高的艺术和商业水准,能扛票房的人是摇钱树,他们的价值是市场和观众检验过的,片酬高也是演员的光荣。
而内地娱乐圈过去十年高片酬往事主要不在电影。甚至有电视剧咖走红后拒绝国际名导的电影邀约,因为电影时间长钱还少,耽误他拍电视剧挣钱了。
2008年到2011年,主要是热门电视剧主角的片酬在飙高,他们是市场认证过的“扛收视”。
2008年,某资深男演员一集片酬报价超过15万被行业认为“数额过高”。
2010年,一线电视剧演员的片酬基本上都超过了15万一集,当时的“头部”可以飚到25万之多。考虑到十年前电视剧的长度最多在35集到40集之间,满打满算,最高的“25万一集”,演足40集是一千万,千万级收入在当年是天价,在今天是郑爽五天的收入。而当时能到千万级的,都是扛收视的演技派。
到了2011年之后电视剧产量增加,互联网介入电视剧采购,娱乐公司开始资本化运作,明星片酬又涨了。某谍战剧男主角,当年的收视保证及话题制造者,但单集到了60万,是行业里破纪录的。
而根据网易娱乐2011年的报道,我们还可以一窥十年前的行业收入秩序:“同一级别的演员中,男演员片酬普遍高于女演员;偶像剧演员片酬低于正剧演员片酬。”
到了2013年,爆款“大女主”走红后的价格是80万一集。
一直到到这个时候,高价的都还是能演戏的,确实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就爱看的脸。
2015年之后,“流量经济”全面从社交网络数据入侵到行业内,没有演技的流量艺人都以超高价格接下了电视剧。而原本就扛收视还算有些演技的资深艺人价格也要跟着一起飚,飚到2016年开始,有人全集总价就碰到亿了。
2013年到2015年还有个趋势是《爸爸去哪儿》全面引发的国内综艺模仿韩国批量生产,综艺咖正式成为一种职业,明星上山下乡唱歌跳舞游泳跑步都可以成为真人秀,而真人秀里植入比比皆是,话题短平快容易操作,容易引发讨论,KPI报告好写,艺人纷纷转做综艺咖。这时头部卫视的真人秀制作成本逼近亿元量级,拿走三分之二预算的,是明星。
真人秀风潮令没有任何技能只有一张明星脸的艺人带动着节目的“流量”,什么都不会也可以开工,顶流录客串录真人秀的价格最高的是一集1000万左右,流量小生真人秀打包价是3000万。而综艺比拍戏可容易多了,又简单又不费心思还时间短。
真人秀批发韩国IP找中国艺人高价出演植入了无穷无尽的广告,搞得演员出身的艺人也无心演戏,不同程度地投入“综艺咖”这个行业,反过来又损伤了这些演员在演戏上的表现力,观众看到他们就觉得他们只是在录真人秀。
这十年也是娱乐行业资本化的十年,明星和娱乐公司频频上财经新闻,拍片不再是拍片,而是资本游戏。作品质量比不过噱头惊人的资本操作,但实际上大部分热衷于此道的公司或艺人最后都会深陷困境。因为巨大的金钱数字不能代替创作的诚意。热钱涌进来,支援的不是创作力量。
如上文所说高片酬一路飚到2018年年头,下半年“行业寒冬”开始了一点点的刹车和回落。
对于艺人片酬的要求是对行业有利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是,资方青睐的艺人会用其他方式收取片酬,例如投资、监制等身份,又或者打包自己公司的艺人一起去演,还有可能安排自己的亲信在剧组设个岗领高收入实际上什么都没做。
到这里终于要说一个问题,高片酬的背后是什么?
是行业没有尊重智力。
韩剧《王国》编剧金恩熙揭秘网飞给他们的工作要求就是:“不提意见,只给钱。”微博上网络评论不是“这也太多钱了”,而是:“理想的编剧工作环境!”
当钱用于创作时,观众也高兴。当有本事的导演和编剧通过自己的创意成功时,观众也为创作的收入上扬而鼓掌——这是勤劳智慧的致富。
而一个作品里,唯有创作者有话语权,能以创作为先,才能感动观众。当影视或综艺产品的产出围绕着智力展开,明星的价格也不至于畸高到离谱。在收入上占优势的也应该是在实力上占优势的。
理想的创作环境应当如此。
只用明星脸是一种无能。优秀的编剧和导演被资方的不专业支配而无法出头,运作一个项目看的是人脉和谄媚,而非才华和能力。
算法摧毁着创作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钱多了却只用在明星脸上,项目只会越来越差。
过去几年真正被观众记住的剧集,没有天价艺人、只有好故事和好演员。
唯有当整个行业离理想的创作环境更近,唯有我们都尊重智力,观众才不会被喂屎。
在一个健康的创作秩序前,明星脸的流量游戏会失灵,那些不合理飚片酬的艺人,应当被行业所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