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名二字姓(你的姓或名原来这么有趣)(1)

有个成语叫目不识丁,经常用来讽刺人胸无点墨,一个字也不认识。因为丁这个字太简单了,一横一竖勾,好写又好认,连它都不认识,那真是白丁了。

那么丁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甲骨文、金文中的丁字,原来只是一颗钉子的形象:从上面俯视,是圆形(或方形)的钉帽;从侧面看,则好似一个楔子,所以丁字的本义就是钉子。但丁是象形字,而钉是形声字。

丁字尺、丁字街、丁字裤、丁字梁,这些和丁形有关的东西实在太传神了,只要想到丁字的写法,这些形象立即呼之欲出。

《说文解字》释义丁:“夏时万物皆丁实。”意思是夏季万物都很壮实。可能因为壮实的原因,所以丁通常指成年男子,解放前经常有抓壮丁去从军、服役,抓的都是壮年男子。有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就叫《抓壮丁》。

丁的另一种引申义是人口。谁家生了孩子,就叫添丁,一般都是指生男孩,以前男称丁,女称口。人丁兴旺就是形容大家庭中成员多,上至老下至孙,尤其是男性成员多。不过时代变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要孩子,是丁克族。从中文的意思理解,克就是克制,丁克,就是克制人口,不要孩子。但其实这是一个音译词,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巧合的是中西合璧了,怎么理解都是不要孩子。有趣的是,有的丁克族克了一段时间,在大龄时又想怀孕,于是不得不踏上尴尬又艰辛的备孕生活,成了“悔丁族”。

丁还有小块、细块的意思。切菜的时候,首先要决定的是切丝、切块还是切丁?萝卜丁、黄瓜丁、鸡丁、肉丁,都是小细块。有种冰激凌叫小布丁,顾名思义,比一般的冰激凌体积小得多。我家的一只刚满月的小猫也叫布丁。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称丁。如园丁、家丁。庖丁解牛说的是一个解剖牛的技艺炉火纯青的厨师。所以丁虽有细小的意思,但只要用心去做,行行出状元,哪怕是个小厨师。

古代还有“丁忧”祖制,指的是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参加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古代的“丁”和“忧”,其解释不同于现代的“丁”和“忧”。据《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遭逢居丧”时,儿女们会忧伤,会居丧,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这显然比单纯“人丁忧伤”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丁在百家姓里笔画数是最少的一个,作为序数词,却是天干的第四位:甲乙丙丁,是配合地支用以记时的。如丁未年、丁丑年。丁在五行里对应火。俗语有“丁是丁、卯是卯,”,丁、卯分别是天干、地支之一,不能相混,错乱了影响记时,用来形容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现在用作“钉是钉,铆是铆”,竟然浑然天成,因为“丁卯”与“钉铆”谐音,钉是榫头,铆是铆眼,两者必须完全相合才能安上。而且,“丁”本来就是“钉”,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意味隽永。

丁,只有和丁香组合在一起才具有诗意,尤其是戴望舒《雨巷》,描写了一个“和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姑娘虽然让人向往,但对60后、70后来说,丁老头漫画和歌谣却是童年难以忘怀的快乐。那时候没有游戏机,没有绘画班,拿根树枝在地上边一边念念有词,一边顺手就画出了一个憨态可掬的丁老头:“一个丁老头儿(鼻梁),借我俩煤球儿(眼睛)我说三天还(抬头纹),他说四天还(嘴)。一个烧饼(圆脸)三毛三(耳朵)。三根儿韭菜(头发)三毛三(胡子),一块儿豆腐(身子)六毛六(胳膊和手),两根儿韭菜(腿)不要钱。”相信很多人还能倒背如流,尽管各地流传版本不一。

丁字虽简,内涵却丰,我也趁兴打油一首:目不识丁是白丁,游刃有余是庖丁。鸡飞狗跳抓壮丁,人丁兴旺靠添丁。甲乙丙丁丁为火,辣子鸡丁滋味多,丁香姑娘有凝愁,美好回忆丁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