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免疫艾滋婴儿到底生没生下来(艾滋免疫婴儿诞生背后)(1)

该消息一经披露,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质疑。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程珍回应,这个试验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出生的,至于网上流传的那张申请书,医院也不了解情况,目前正在调查核实。

1、你觉得这项技术安全吗? 安全 不安全 2、你会让你的孩子接受基因编辑吗? 可以尝试绝对不会 提交

这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CCRS基因编辑项目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面有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的签名。

免疫艾滋婴儿到底生没生下来(艾滋免疫婴儿诞生背后)(2)

上个月刚刚从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根据申请书显示的时间,他当时还在医院任职,同时他也是伦理委员会成员,但是他并不知道医院跟贺建奎团队开展了该试验,医院也没有开过这个会议。

“作为医院医务工作的负责人,如果有开展这个试验,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项目,这个觉得很可疑。”秦苏骥说,而且作为伦理委员会成员,他的签名没有在申请书上。

据介绍,申请书上的签名都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生:黄华锋是口腔科主任,苏卓娃是质控办主任,龙宏是妇科主任,姜红药是剂科主任,王芳丽是中医科主任,邓兴书是产科主任,褚振山是麻醉科主任。

秦苏骥特地去找了签名的几位前同事核实情况,他们表示签名很像自己的字迹,但是不记得什么时候签过这张申请书了。

同时,和美妇儿医院伦理委员会除了医院管理者、医生,还有法律界人士、社会界人士共同组成,但是这张申请书上,并没有法律界人士、社会界人士成员的签名,“这个伦理委员会的构成也很不合理。”秦苏骥说。

对于网上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伦理审核的争议,记者从深圳市区域伦理审查委员会获悉,该项科研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目前正开会研究此事。

免疫艾滋婴儿到底生没生下来(艾滋免疫婴儿诞生背后)(3)

记者从广东省卫健委获悉,2016年10月,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下简称为《办法》)。 《办法》表示,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伦理委员会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

根据《办法》,伦理委员会的委员应当从生物医学领域和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和非本机构的社会人士中遴选产生,人数不得少于7人,并且应当有不同性别的委员。

《办法》显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

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备案的执业登记机关提交上一年度伦理委员会工作报告。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到底是怎样的机构?

据此前一名曾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按照此前惯例,像基因编辑等技术等临床研究,实际上是不需要向卫计部门进行报备,只需要医院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即可。

那么这个“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到底是怎样的机构?南都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了解到,该医院系由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有限公司(下称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控股92%,南都记者发现,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是和美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而和美医疗管理咨询分别由两家港资企业和美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及锐昌有限公司进行控股。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和美医疗集团旗下有港股上市公司和美医疗,据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为5.08亿,净亏损2691万元,另外南都记者还从财报中了解到,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与广州女子医院存在关联关系。

免疫艾滋婴儿到底生没生下来(艾滋免疫婴儿诞生背后)(4)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记者通过天眼查等资料查询了解到,上述公司高管、法人均指向一名名为“林玉明”的人士,资料指出其系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担任董事长、高管、法人的医院及投资机构共计27家,而南都记者通过过往公开资料发现,林玉明系国内民营医院“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并被媒体称为“莆田系第二代”。南都记者留意到,林玉明其所担任法人及高管机构面临的法律诉讼为199条,法院开出公告共计36条。

【记者】向雨航 黄锦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