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招聘季,在招聘会上,看着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要求,很多人或摩拳擦掌、或忿忿不平、或懊悔沮丧。
摩拳擦掌者,学历好,能力强,对自己很有信心;
忿忿不平者说,学历又不能代表能力,用人单位凭什么对我们有学历歧视?
懊悔沮丧者想,当初如果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该多好!
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次比较大的转折点,高考就是其中一个,现在中考也有齐头并进之势。
虽然不能绝对地说,中高考一考定终身。但,你走过的路,付出的努力,在未来的一天都会加倍回报在自己的身上。
小时候不愿吃学习的苦,长大了必然要吃生活的苦。虽说有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话是没错,但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少年时代的几倍。
有一位小姑娘,职校毕业,毕业后,拿着看上去一份成绩满满的简历去应聘。
在这份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00后小姑娘在学校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她拿着自己的简历去应聘时,也是信心十足。
当她经历某一岗位的几轮面试后,本来很有把握收到OFFER的她,被HR的决定刺痛了。
HR最终录用了一个毕业于211大学的竞争对手,她看了那个人的简历,写的经历和获得的成就都简单空乏。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情绪激动之下,她将自己的经历发到了网上怒斥这种“学历歧视”现象。
跟风评论者也是热闹非凡,大都是说,学历不代表能力,HR凭什么这么做?
当然也有理智者回复,学历是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没有学历就代表有能力吗?
在我看来,学历这个东西,对于有的人来说,不重要,对于没有的人来说,很重要。
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学历和能力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学历和能力的关系,如下图:
“学历不代表能力”的逻辑,在这个图中还是成立的。
但是放在群体中,你可以看到,985和211毕业的学生,其能力的最低限都大于等于高中毕业生能力的最高限。
随着入职工作年限的增长,这个图就会慢慢演变成下面这样:
确实有一部分低学历但是能力高的人,慢慢走上了塔顶。
但是,我们要做对比的话,就要在同一条件同一环境下来做对比才有意义。
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低学历拔尖的人和高学历掉线的人,都是少数。
这就好比人家985、211毕业生,10个里面:8个优秀,1个普通,1个掉线。
而低学历毕业生中,10个里面:1个优秀,8个普通,1个掉线。
(这个数字就是打个比方,意思你们懂就好哈!)
很多人看不到985的8个优秀,专门拿那1个掉线的说,学历不代表能力。
也看不到低学历里的8个普通1个掉线,专门拿那1个优秀的又说,学历不代表能力。
作为对应聘者不了解的HR,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能力这个东西,藏得太深了,HR每天面对众多应聘者,他自然会从大概率优秀的人群里选,总归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啊!
不管你怎么谴责、怎么痛陈,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把这个痛陈HR的职校00后放在HR的位置上,她也会这么做。
这条“隐形鄙视链”太扎心了,但它与人无关,它就是现实的写照。
难道,学历不太好的人,就没有出路了吗?
全然不是,这倒也不是强行安慰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老鸡汤了,道理还是适用的!
有些人就是开窍晚,高中那会儿怎么学都不行,工作之后反而激发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开始奋力提升学历、考研等。
再加上自己的能力确实在工作中锻炼出来了,工作生活也是很不错。
还有些人,人家就是专攻一门,普通的考试不在行,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得很好。
当然,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别人看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推荐。
经历过工作和生活之后,我发现,人生有时候就是一个圈,你曾经逃避过的东西,早晚有一天还会绕回来,继续为难你。你必须要克服它,跨过它,才能打开人生的新篇章。
还记得蔡康永曾说过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所以,人生没有容易,现在的状态和遭遇,就是过往所有经历的呈现。
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迈过这个坎,更上一层楼!
—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