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芳华堪销恨 纷纷落英谁人护

——袁克文《一枝花·桃花》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名句(灼灼芳华堪销恨)(1)

龚新文

一枝花·桃花

灼灼芳华,斗红霞,莫怯东风先妒。芳尘似隔,一簇轻盈红雨。丹葩紫叶,碧流里、几番春聚。销恨否,妖客狂姝,荒圃短墙深住。

清溪欲寻何处?纵渔儿、度罢香迷前路。红尘紫陌,省识武陵朝暮。刘郎去后,元都观,又栽千树。空锦旆,摇拽年年,落英谁护?

袁克文是袁世凯次子,因反对称帝而触怒父亲,逃往上海后,加入青帮,号称“青帮帮主”,常出入于青楼,与许多青楼女子结为知己,对青楼女子生活了解甚深。这首词写的是青楼女子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青楼女子深深同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名句(灼灼芳华堪销恨)(2)

上阙明写桃花盛开时的美艳动人,令人思慕,暗写青楼女子花容月貌,天生丽质,出于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才进入青楼。

“灼灼芳华,斗红霞,莫怯东风先妒。”“灼灼芳华”化用《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灼灼”:貌美之意。“芳华”:散发着香气的花。这句意思是:鲜艳明丽的桃花,飘散着缕缕馨香,粉红的颜色赛过天边的彩霞,没想到这早已引起了东风的妒忌,于是东风把桃花吹落。这表面上是写桃花的美,实际上是在写青楼女子的年轻貌美,花颜仙姿,惹人怜爱。

“芳尘似隔,一簇轻盈红雨。”“芳尘”:指落花。这句意思是:由于东风的嫉妒,把桃花吹落了,看桃花时,桃花已纷纷飘落,桃花飘落的影子就像轻盈的红雨。这句表面上写没得看到枝上花,而只看到桃花飘落的影子,心中产生了无尽的遗憾,实际上是写只见青楼女子去后留下的芳尘,没能亲睹青楼女子芳容的深深遗憾。“芳尘”一词还含有芳香之尘之意,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这是从侧面描写青楼女子之美。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名句(灼灼芳华堪销恨)(3)

“丹葩紫叶,碧流里、几番春聚。”这句意思是,桃树红色的花朵,紫色的叶片。在清澈的小溪边,曾经几度绽放,几度露叶,几度初春,几番相聚,花儿相聚,人儿相聚,人花共聚。这句实际上是写桃儿可以几度春风,人儿却不能,正值青春时节的青楼女子若不是身陷青楼,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恋情,也应该在春天里与恋人约会,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可是她们如今却失去了这个权利,而且自从踩了青楼之门,便注定走上了一条悲哀之路。当她们年老色衰时,便会孤苦无依,凄凉无助。暗含词人对青楼女子的惋惜。

“销恨否,妖客狂姝,荒圃短墙深住。”“销恨”:忘掉遗憾。销,除去;解除。恨,遗憾;后悔。“妖客”:桃的别称。“狂姝”:狂,副词,有极其、非常之意。姝,美丽。“荒圃短墙深住”:荒芜的园圃、废弃的墙根和人迹罕至的僻巷。这句意思是,想要消除烦恼和遗憾吗?那就请欣赏桃花吧。春天里,桃花盛开,美丽无比,春光无限。无论她们生长在荒芜的园圃里、废弃的墙根下,还是人迹罕至的僻巷中,都能让你陶醉,都能让你忘却遗憾,都能让你摆脱烦恼。这里,词人为什么要用“荒圃短墙深住”这六个字,而不用别的六个字?显然是为了强调“桃花”生长的环境恶劣。写“桃花”生长环境的恶劣,则是为了突出青楼女子出身的卑贱。出身卑贱也不是她们做青楼女子的全部理由啊。她们之所以走进青楼,或是社会原因,或是自然原因,或是家庭原因,或是其他原因,逼得她们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才出此下策,没有谁是自愿那样做的。暗含词人对她们身世遭遇的不平。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名句(灼灼芳华堪销恨)(4)

下阙明写桃花凋谢,无人呵护,暗写词人对青楼女子年老色衰,门前冷落的凄惨情景,表达了词人对青楼女子遭遇的深深同情。

下阙开头一句写道:“清溪欲寻何处”。词人对着清澈的小溪问道:桃花源在哪里?暗引陶渊明桃花源典故。

“纵渔儿、度罢香迷前路。红尘紫陌,省识武陵朝暮。”这是对设问的回答。“香迷前路”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桃花源之路:夹岸桃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红尘紫陌”:红尘,尘埃。紫陌,帝京的道路。指京城道上热闹非凡,尘土飞扬。比喻虚幻的荣华。“省识”:犹认识。“武陵朝暮”:武陵,是借代,代指桃花。朝暮,从早到晚,指时间短暂。这两句意思是,纵然有渔人引路,越过了那段花香迷人之路,来到桃花源,其实是一场虚幻,犹如梦境。当人们一梦醒来,就知道桃花的绽放时间实在太短暂了。这实际上是说,青楼女子的荣华是虚幻的,飘渺而短暂,她们花颜易凋,仙姿易损,好景不长。

“刘郎去后,元都观,又栽千树。”借用刘禹锡《玄都观桃花》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句。表面上是说先前千株桃树拔掉了,又栽上千株。实际上是说,老一茬青楼女子被赶走了,年轻一茬青楼女子上来了,替代了老一茬的。

“空锦旆,摇拽年年,落英谁护?”紧承上句,表面上写桃花凋谢了,就无人再去呵护,实际上是写老一茬青楼女子被踢了,新一茬又接上来了,她们这样一茬接着一茬,但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门前旗帜高高挂,却年复一年无人问津。词人最后一句问道:“落英谁护?”表面上在问无花的桃谁人来呵护,实际上是说,有谁知道青楼女子年老时的凄凉和无助?有谁关心过她们惨淡的晚景?

总之,这首词通过对青楼女子生活遭遇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青楼女子的深深同情。也难怪词人去世时上千名青楼女子自发地披麻戴孝为其送葬。

此外,不得不说这首词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无法要求一个出身于封建大家族的纨绔子弟,能认识到青楼女子的遭遇是当时社会底层妇女的一个缩影,青楼是当时社会一个极不合理的存在,但这首词在客观上却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妇女遭遇的凄惨和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性。

这首词属于咏物词,其特点是托物寄意,含蓄蕴藉。整首词通篇写桃花而只字不提青楼女子,但通篇又字字在写青楼女子。上阙围绕桃花之美展开描写,此人不惜笔墨,先用桃夭之典正面描写。然后侧面描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桃花惹得东风生妒意,人们见不到桃花真容深感遗憾。最后又写桃花足以“销恨”。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谱写桃花之美。桃花即青楼女子,桃花之美即青楼女子之美。这是为后面抒写对青楼女子遭遇的同情奠定基础。接着词人深挖青楼女子陷入青楼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她们出身卑贱,一方面是因为各种原因把她们逼上这条绝路。词人对她们的身世遭遇深感不平。下阙一连引用两个典故,表面上写桃花易谢,玉颜易碎,新旧更迭,落英遇冷,实际上是写青楼女子花颜易凋,好景不长,晚景惨淡。词人把真正要表达的意思都深藏在所用之物——桃花中,而不直接写出,使得整首词语言空灵,意蕴暗藏,耐人寻味。在艺术上实属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