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尚鸿

来源:《中国农垦》 中国农垦杂志学习强国号

金希望是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滨河队的一名普通职工。他扎根农场二十多年,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步一个脚印辛勤耕耘。2013年,他被湛江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他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对农垦改革的认识(农垦人耕耘蔗海)(1)

蔗园晨曦

向往农场,希望有个安家梦

1993年,在广东信宜打工的金希望夫妇,带着孩子,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由于赚不到钱,他们甚至有两个春节没有回家过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老乡说广东农垦的国营农场是国家大型农业单位,生产经营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承包制,勤劳致富有奔头,而且孩子还能在农场的学校里读书。于是,他抱着去农场“看一看”的念头,带上妻子和孩子来到了国营收获农场(1995年更名丰收公司收获农业分公司),从此与农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农场政策好,生活上安定,生产上更有资金和技术扶持,金希望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刚到农场的金希望夫妇很快就承租了40亩地,他们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现实却向他们泼了一盆凉水。由于缺乏经验,金希望的甘蔗长得像“散兵游勇”。明明根据种植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管理,可别人家种植的甘蔗都如军人一般挺拔,放眼一看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如同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正在接受首长的检阅。而自己的甘蔗却稀稀拉拉,像霜打的茄子没精打采。

金希望认真做了对比,发现自己的甘蔗叶泛黄,营养不良,而且甘蔗杆里也多是虫眼。明明已经按量施肥,也按时杀虫,但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金希望百思不得其解。此外,收获农场位于台风和干旱多发的雷州半岛地区,特别是强台风的正面侵袭,会导致甘蔗大面积倒伏,甚至全部折断,对甘蔗生长影响很大……

想到这里,金希望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但是,当看到儿子背着书包放学回家、脸上洋溢着天真幸福的笑容时,他的心又被一个更为强烈的使命感拽了回来——我要在农场为家人创造一个安定幸福的家。

扎根农场,希望圆了致富梦

金希望意识到,种植甘蔗不难,但想要种好甘蔗却并不简单。于是他边干边学,农忙之余就向有经验的老职工取经,认真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对选苗、种植、施肥以及除草等细节格外上心,吃饭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想,就连做梦也还在想,妻子笑他“着了甘蔗的魔了”。

金希望还积极了解公司各项政策,认真研读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方案和榨季管理方案。遇到公司组织的农业知识培训,金希望也踊跃报名参加。

过了3年,金希望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种出了如军人一般挺拔的甘蔗。他庆幸当初的坚持,也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谈起甘蔗种植和管理,不善言谈的金希望变得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说甘蔗种植和管理步骤看上去大同小异,相差无几,但实际却内有玄机。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的投入,每一步都比别人做得更好,一年下来自然产量比别人更高。选种是甘蔗管理的重中之重,与种植一般庄稼不同,甘蔗种不是甘蔗果实,要精心挑选健康、粗壮的优良甘蔗尾。如果甘蔗种选的不好,就会先天性不足,即使后天加倍呵护,也会变成“霜打的茄子”。甘蔗种取最长2到3节为佳,太长不容易“踩实”,太短又会造成营养不良。甘蔗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即早种植、早管理、早施肥、早除草,而且需要关注天气预报,结合甘蔗生长情况来科学管理。比如刚下完雨或者天气湿度足够时才能对甘蔗苗进行松土,切记不要高温高热时松土和施肥等等……

1996年,公司出台了鼓励多包多干的好政策,职工承包的面积越大,补贴越多。这个好政策为金希望提供了机遇,他认定想要通过种植甘蔗实现致富梦,必须不怕苦不怕累,大面积承包种植。因为在公司新政策下,种的越多,补贴越多,遇到甘蔗价格低迷时亏不了多少,遇到价格好时就能大赚一笔。于是,在那个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年代,金希望夫妇毅然承包了200多亩甘蔗。

承包面积一下扩大了5倍,金希望顿感压力倍增。比如为让甘蔗种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下午备耕好土地,次日凌晨3点开始种植,在太阳完全出来前完成并盖好泥土。连续几天都这样干,直到200多亩土地全部种完。为甘蔗除草也往往这头刚除完草,那头的草却又长了出来。农忙时期,更是经常从早上7点多忙到晚上9点才回家。

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金希望终于凭借这200多亩甘蔗,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金希望勤奋好学。为了更好地解决喷药慢、除草慢等问题,他借鉴菠萝管理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汽油动力喷雾机,用于甘蔗根外施肥。有了喷雾机的帮忙,金希望实现了甘蔗地封闭除草70亩/天,200多亩的甘蔗除草作业仅3天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许多职工纷纷效仿,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公司甘蔗管理方法。

近几年,由于糖价低迷,造成甘蔗价格不景气,加之2014年7月的17级台风“威马逊”以及9月的14级台风“海鸥”连续侵袭,造成公司职工损失惨重。许多职工因此对甘蔗产业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职工退岗退地现象。

金希望种植的甘蔗也全部折断,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还亏损了20万元。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撼动他对甘蔗产业的信心。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扩大了承包面积。凭借着熟练的甘蔗管理技术和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他2015年至2018年均承包约300亩甘蔗,单产均在5吨以上,纯收入更是连续4年达到20万元以上。

承包任务第一、甘蔗总产量第一、纯收入第一,金希望各项生产指标在滨河队都名列前茅,成为滨河队种植能手。

经过27年辛勤耕耘,金希望终于住上了小别墅,开上了小汽车,实现了致富梦。

心系农场,希望共筑农垦梦

金希望对甘蔗产业的信心和“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实际行动,在公司甘蔗产业低迷时期为职工树立了榜样,对稳定公司职工队伍、齐心共筑农垦梦作出了贡献。

金希望说:“我的理想和抱负谈不上远大,但我也有梦想。我最初来农场只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劳致富,为家人谋幸福。这个梦想已经在公司党委和生产队党支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实现了,是公司给了我一个温暖、安定的家。因此我也希望能更好地融入公司、回报公司,为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7年,金希望向公司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还积极帮扶新来的职工,对有些思想波动大,对甘蔗产业没信心、更没有资金和经验的新职工,他主动对其进行思想帮扶、技术帮扶、资金帮扶,并鼓励大家多包多干。如滨河队的罗忠明在金希望的技术、资金帮助下,2018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红忠队的刘云瑶在金希望的思想开导和技术指导下,2018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

金希望,耕耘蔗海二十多年,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了金色的希望。

(本文刊载于《中国农垦》)

对农垦改革的认识(农垦人耕耘蔗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