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攻击舰作为当代海上力量中的“多面手”,在近几年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热潮。无论是地中海沿岸的老牌海上强国,还是太平洋西岸的新兴海上力量,亦或是正在积极谋求恢复远海作战能力的俄罗斯,其新一代舰船图谱中都少不了两栖攻击舰的位置。

而由于各国海上力量在规模、任务、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差异,两栖攻击舰在不同国家又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一点尤以欧美国家的两栖攻击舰为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一类是将两栖攻击舰兼作航母使用,典型的如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级和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级。此类两栖攻击舰往往排水量较大,因具有较长的飞行甲板、并设置有滑越甲板而在外观上与轻型航母较为类似。

现在的两栖攻击舰有多大(7款两栖攻击舰对比下来)(1)

在使用上,此类两栖攻击舰的任务相当于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的总和,不仅要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任务,也要承担舰队防空和对地攻击任务。

一般来说,此类两栖攻击舰往往因具有与轻型航母面积相当的机库和飞行甲板,而具有类似轻型航母搭载使用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战斗机的能力,但由于建造标准较低而相较于同等级别的轻型航母更加便宜,且拥有完善的两栖作战能力,可以视为用花了一艘战舰的钱买到两艘战舰的性能。

现在的两栖攻击舰有多大(7款两栖攻击舰对比下来)(2)

因此,此类两栖攻击舰很容易受到希望具有一定海上航空作战能力、却又资金相对有限的国家,西班牙海军直接将“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作为“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号轻型航母的替代,而意大利海军则计划用三艘“的里雅斯特”级两栖攻击舰替换“圣乔治”级船坞登陆舰的同时一并替换“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使其成为“加富尔伯爵”号轻型航母的补充。

此外,另外一些国家也采购了此类两栖攻击舰充当海上航空作战平台,典型的如澳大利亚采购了两艘“胡安·卡洛斯一世”级使其在时隔近四十年后又恢复了舰载战斗机运作能力,而土耳其不但引进了“胡安·卡洛斯一世”级还在本土建造“阿纳多卢”号。

现在的两栖攻击舰有多大(7款两栖攻击舰对比下来)(3)

另一类是只突出两栖攻击舰的登陆作战属性,典型的如法国“西北风”级、英国的“海洋”级和德国的MHD系列设计方案。此类两栖攻击舰飞行甲板较短、基本不设置滑跃甲板、满载排水量在两万吨上下,因不考虑固定翼舰载机搭载能力而航空支持设施设备相对简单。

相比于前一类,更加突出“专舰专用”,其多任务属性更加突出在执行如人道主义救援、远程物资运输、反恐怖主义行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任务。由于吨位较小、设施较为简易,其建造成本更低,用途也更为“纯粹”。

现在的两栖攻击舰有多大(7款两栖攻击舰对比下来)(4)

一般来说,装备此类两栖攻击舰的国家或者具有较为完备的海军力量,特别是其航母水平通常较强、具有能常规起降和拦阻着舰的舰载战斗机、不需要两栖攻击舰兼作航母,或者没有较强的海上航空作战力量需求。

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是巴西,该国目前没有航空母舰、却装备了从英国引进的“大西洋”号(原英国海军“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原因在于巴西海军事实上是一支“维持型海军”、其装备大型舰船的象征意义大于作战用途,采购“大西洋”号主要目的是替换因维修中发生严重事故不得不退役的“圣保罗”号航母、维持航空和两栖作战能力反倒在于其次。

上述两类两栖攻击舰,因不同的设计思路和任务属性而在吨位、建造成本和有无固定翼舰载机使用能力上差别甚远,但在两栖攻击舰最为核心的登陆作战能力上,却相差不大。

两栖攻击舰的登陆作战分为使用直升机运载小股人员和物资的垂直登陆、使用登陆艇输送中等批次人员和大宗装备的平面登陆,这两种任务能力分别取决于舰载直升机的运作能力、登陆部队搭载能力和登陆艇承载能力。

现在的两栖攻击舰有多大(7款两栖攻击舰对比下来)(5)

以“胡安·卡洛斯一世”级和“西北风”级进行对比,前者比后者满载排水量大了近6000吨、全长超出近31米,但两者飞行甲板都有6个直升机起降点、都只具有一座舰载机升降机,机库内都能容纳12架左右的中型直升机,因此其垂直登陆能力相差无几。

而从平面登陆能力来看,“胡安·卡洛斯一世”级和“西北风”级都可以搭载两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四艘机械化登陆艇,在运载能力方面前者可搭载46辆主战坦克或100辆卡车、常规登陆任务时可搭载140名两栖指挥人员和320名登陆作战人员,后者则能搭载40辆主战坦克或230辆轻型机动车、标准任务状态下能搭载450名登陆作战人员。

同时,两种两栖攻击舰都设有专用的车辆通道口、具备在码头上快速装载或卸载机械化部队的能力。可见,两种两栖攻击舰的人员、车辆搭载能力和使用登陆艇转运能力也在同一水准,可以认为欧洲国家的两栖攻击舰无论是否突出航空作战能力,其核心任务能力都非常接近。

除上述两种以外,还有一个国家对两栖攻击舰的运用独树一帜,即美国。美国海军同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舰队,其现役的“黄蜂”级和“美利坚”级在体积和吨位上超出了其他任何国家现役的两栖攻击舰。

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均不设有滑越甲板,但由于飞行甲板长度较长而具有STOVL战机的起飞能力。同时,“黄蜂”级和“美利坚”级还是少有的具有两座舰载机升降机的两栖攻击舰,其舰载机在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调度的能力比欧洲国家的两栖攻击舰更强,甚至达到了中型航母的水平。

而在两栖作战能力上,“黄蜂”级和“美利坚”级同样具有优势。“黄蜂”级在完全不考虑固定翼舰载机搭载能力的突击登陆任务模式下,最多能同时搭载42架中型直升机或12架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现在的两栖攻击舰有多大(7款两栖攻击舰对比下来)(6)

在平面登陆能力方面,“黄蜂”级同样不含糊,该型舰可搭载三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两艘LCU通用登陆艇、或六艘LCM-8机械登陆艇,虽然该型舰搭载主战坦克和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的能力较弱,但能同时运载68辆“悍马”高机动车或25辆AAV-7两栖装甲运兵车,登陆部队搭载能力更是达到了最多近1900人的水平。

总体来看,“黄蜂”级的垂直登陆能力几乎达到欧洲同类舰船的三倍、平面登陆能力几乎达到两倍,登陆作战能力在目前的两栖作战舰船中难有可居其右者。

现在的两栖攻击舰有多大(7款两栖攻击舰对比下来)(7)

因此,按照通常将同属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因相对于其他国家航母的显著差异而归类为“超级航母”来看,“黄蜂”级和“美利坚”级也可以被称为“超级两栖攻击舰”。

考虑到美国海军是目前唯一要求具备全球部署能力的海上力量、同时此类“超级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和使用成本较高,其对于目前其他任何国家的海上力量来说都没有借鉴意义,因此短期内其他国家不会建造与“黄蜂”级和“美利坚”级完全类似的两栖攻击舰。

而无论是发展“专用两栖攻击舰”的法国海军还是发展“超级两栖攻击舰”的美国海军,实际上都更加突出两栖攻击舰的两栖作战属性,这对于快速发展中、拥有正规航母作战力量的新兴海上力量来说借鉴意义无疑更加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