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有一奇怪的现象,经常出现循环解释。如,把“动”注释为“作”;然后,又把“作”注释为“动”。也许,我们通过对汉字的象形汉字的解读,可以明白其中的奥妙。

可以说,“动”和“作”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点,但是,不同点更加明显。

现代汉语给出“动”的象形字的演变图如下:

方言中的数字文化(象形方言7)(1)

现代汉语词典把“动”解释为:读音dong;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①基本含义为使开始发生:发动;②引申含义为使用:动用;③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④使用,动用;⑤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情感起变化;⑥吃;⑦非静止的;⑧行为。……

现代汉语词典对“动”的解释,并不是“动”的象形字的本义。另外,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动”,有这么一句注释: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显然,现代汉语词典对“动”的解释中,并没有“大鱼”之义。其实,在夜里,不仅仅大鱼会动,小鱼也会动。在这里的大鱼似乎与前一篇的“夜”(ya)中的“大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果然,在网上还真的搜出“动”与“大鱼”之间存在着关系。一个“篆体字转换器”的网站给出“动的演变图如下:

方言中的数字文化(象形方言7)(2)

方言中的数字文化(象形方言7)(3)

这两张图和该网站给出的“夜”(ya)的演变图一模一样。

本来想解决“动”的演变和本义,结果出现了更加尴尬的结果。

在汉语词典对“东”的解释中就有一条:“东”,“动”。显然,“动”的含义是:太阳在晚上十一点左右开始努力挣脱邪魔“夜”(ya)的囚禁,直到太阳升起时太阳才能够成功摆脱邪魔“夜”(ya)的牢笼。

当然,太阳是强大的,并不是人力可以左右太阳的前途。所以,能够禁锢强大太阳的“夜”(ya)的力量必然更加强大。太阳要想成功挣脱强大的邪魔“夜”(ya)的禁锢,就必须具有更加强大而神奇的力量。

当然,太阳在升出海面之前,太阳仍然处于邪魔“夜”(ya)的魔掌之中。

所以,“动”的象形字:与“夜”ya的象形字几乎相似;发音:dong;“动”的象形本义是:太阳在晚上十一点左右聚集一种神奇而强大的力量,努力冲开力量强大的邪魔“夜”ya的控制,确保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能够将阳光照射到大地。

显然,“篆体字转换器”网站所提供的“动”和“夜”(ya)的象形字的演变图中其实出现了三个字的象形字:一个是“夜”(ya)的象形汉字;一个是“动”的象形汉字;一个是压制太阳的那个恶魔。他们之间非常相似,只是存在细微的细节不同。

显然,象形字和人的肢体语言表情一样,千变万化,微妙的细节不同,就代表着不同的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