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标准”的世界,而标准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器,插线板、智能手机、空调、电视,都需要通过“3C认证”才能上市销售,而3C认证规定的各种标准,就是为了让这些电器在使用中确保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标准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高了各个行业的准入门槛,确保行业内企业的良性竞争和更好的发展。以今年年初的疫情为例,N95口罩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名字,当看到“N95”标识时,一线医护人员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冲在疫情一线。同时,医用物资虽然紧缺,但并没有给不合格产品生存的土壤,而五菱、比亚迪、格力这些在疫情期间紧急上线N95口罩生产线的合规企业,不仅获得了合理的经济利益,还获得了“民族之光”的美誉。可以看到,“N95”这一由标准划出的红线,让医疗行业的消费者、生产者都受益。

在疫情期间,同样获得社会极大关注的,还有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在线教育行业。在线教育积极响应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但部分平台因师资存疑、网课卡顿、课程不合理、退费难等在线教育的常见顽疾,也受到了大家的口诛笔伐。有媒体质疑企业良心、有用户反映监管还需加强,但其本质是没有标准划出明确的“红线”,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可以说这是一个因标准缺失的反面教材。

一、教育不能因为在线而降低标准

在线教育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网络实现远程教育的新方式,很大程度平衡了线下教育资源不均的情况。但是,在新华社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描述: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网上教师藏着不少“猫儿腻”,师资介绍“前有后无”,表述含糊不清打擦边球。更令人发指的是,记者暗访发现,无证人员进入教培机构易如反掌,相关培训机构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视若无睹。更有一位在在线教育机构兼职多年的大学生表示,像他这种“兼职教师”十分常见,“只需会说普通话,通过面试和培训,即可上岗。”

在网络上,有不少声音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满足的是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更看重的是教学能力和实际效果。但众所周知,学校中的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而网络中的在线教师仅需要“普通话”,这样悬殊的差距,岂不是在以“在线教育”之名,行“降低标准”之实?!

在近日举办的“K12在线教育服务与评价标准研讨会”上,中国消费者报社发布《K12在线教育消费者认知状况调查报告》,预计在2020年,K12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3045亿元。可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社会舆论中,网络中在线教育的负面信息高达84.85%,仅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在上半年受理的教育培训投诉就多达5625件,52.99%的消费者认为在线教育平台存在虚假宣传问题,65.19%的消费者遭遇过退费难,28.42%的消费者认为师资名不副实,31.77%的消费者希望提升在线教育的师资水平。

在线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出炉(从他律到)(1)

《K12在线教育消费者认知状况调查报告》

口碑败坏、虚假宣传、退费难、服务核心师资水平让消费者不满意,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真实的反映出在线教育目前的现状。没有标准可供对照,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仅以“普通话”作为上岗标准的在线教育行业,亟待将标准好好提一提。

二、在线教育要有标准,才能让学员和家长放心

相比在线教育,学校课堂、校外辅导等线下教育可以用教师资格证来作为师资的标准,但在线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并非为了取代线下教育,而是为了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对线下教育通过社会力量做好渠道的拓展和内容的丰富。

在线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出炉(从他律到)(2)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在9月2日的研讨会上曾表示,在线教育要用新理念去引领“在线”这一新技术。在线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教学,同时肩负起网络环境的技术支持和教育互动中的联络员角色,不能简单的将“人灌”变为“网灌”,“现场灌”变为“在线灌”。在线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师资人选必须更优秀,需要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观念。因此,要建立在线教育的规范,决不能靠一张“教师资格证”去解决。

面对市场预期强劲、体量不断扩张的在线教育,51Talk、有道精品课、猿辅导等在线教育的头部企业能够在这一时间点,通过达成“以效果当先、寻求个性化教学”的共识,联手签署《K12在线教育行业自律公约》,从企业资质、教学APP开发、上课时间、教师聘用、宣传内容、收费合规等多方面进行约定,无疑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在线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出炉(从他律到)(3)

在线教育头部企业代表签署《K12在线教育行业自律公约》

规范化、立标准,既是对在线教育行业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在体现在线教育行业的温情一面。在自律公约、企业标准的出台后,将促使在线教育企业与家长双方处于一个平等、互信的地位,面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让“焦虑”的家长们可以心平气和的选择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学服务。教育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教育支出更在国内有孩子的家庭中占据极大的比重,让学员“学有所成”、让家长在付出金钱后可以吃下“定心丸”,理应是在线教育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从“他律”到“自律”,第一个在线教育企业标准意义几何?

在线教育行业的不断壮大,新平台、新资本无门槛的大量涌入在近几年已经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去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7月,教育部会同科技部、公安部、外交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外籍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对在线教育中在线英语学习领域的外籍教师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两则报告以及中国各地的消费者协会对在线教育的众多行业顽疾的点名批评和警示,一方面说明在线教育的体量已成规模,另一方面更说明政府已经下决心要摒弃在线教育的野蛮生长,在线教育也到了亟待监管的时刻。

对于在线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不过,政府层面发布的“意见”和“办法”,相关机构的高度关注,都只是外力。若想追根溯源,在线教育企业的自我约束才是提升行业准入门槛的第一道关卡,才是内力。在线英语平台51Talk在今年8月备案了《51Talk在线服务》企业标准,这也是在线教育行业内的首个企标。对于51Talk的行为,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企业自我束源,体现头部企业自律的垂范。

在线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出炉(从他律到)(4)

51Talk黄佳佳介绍《51Talk在线服务》企业标准

第一部企业标准在在线教育行业诞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居安思危、走出舒适区的体现。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线教育行业中的“良币”已经具有了自主驱逐行业“劣币”的主观能动性,有了通过企业的社会责任去驱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人翁观念。

四、K12在线教育团体标准将启,行业标准还远吗?

除了自律公约外,国内首个K12在线教育团体标准也将到来。团体标准是一种新的标准类型,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定位,明确团体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并列的新型标准。

据有关专家介绍,相比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对企业服务质量、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更高,相当于以更严苛的标尺去衡量在线教育行业,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亟需明确准入门槛的在线教育行业是一大利好。

团体标准起草小组由多位知名法律、教育专家,以及来自51Talk、网易有道精品课、猿辅老师导、作业帮、掌门教育、学霸君等7家参会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介绍:“法院虽然不会将团体标准作为审判依据,但会将标准引进来,综合考量。”这标志着在线教育行业未来将更有“法”可依,团体标准将在在线教育领域覆盖到更多的角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屏障。

另外,团体标准的制定还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推动行业标准甚至是国家标准的出台产生积极意义,真正实现在线教育行业的全面标准化建立、规范化运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