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中耳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听力下降和中耳(常含乳突腔)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而非血液或脑脊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可分为急、慢性两种。成人小儿均常见、为小儿听力下降常见原因。
二、病因:
1.咽鼓管功能不良:
(1)机械性阻塞: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
(2)咽鼓管功能障碍:软骨、肌肉、粘液纤毛运动;气压突变。
2.感染:
四、临床表现:
耳痛 见于急性期,起病时可有耳痛。
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耳鸣 低调间歇性耳鸣,当头部运动、打哈欠或擤鼻时耳内出现气过水声,
耳闷 耳内堵塞感,耳周麻木感,心理烦闷感,按压耳屏后该症状可暂时减轻
五、耳镜检查:
1.鼓膜内陷:鼓膜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短突明显外突,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晚期鼓膜、听骨链粘连。
2.鼓室积液: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或琥珀色,慢性者呈灰蓝或灰白色。若液体为浆液性,为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体平面。
3.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传导性聋;
4.声导抗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平坦型: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
负压型曲线:提示鼓室负压、咽鼓管功能不良、其中部分鼓室有积液
5.CT检查
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功能,病因治疗
六、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急性期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口服或静滴
2.积极治疗鼻腔疾病,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3.使用稀化黏素类药物以利于纤毛的排泄功能,
降低咽鼓管黏膜的表面张力和咽鼓管开放的压力
4.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辅助治疗
5.慢性期患者可作咽鼓管吹张治疗
(二)手术治疗: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