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原名周存礼,河北望都人。著名电影演员。早年在保定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曾任文工团员及文化教员。1950年起任河北省文工团(后改为河北省话剧团)演员。曾在《万水千山》、《尤利乌斯·伏契克》等剧中饰演角色。1959年从影,先后在影片《红旗谱》、《红河激浪》、《白求恩大夫》、《冤家路宽》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谢晋现状(村里眼中的谢晋)(1)

村里

村里初识谢晋那还是1963年,当时,村里正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白求恩大夫》,在同赵丹打乒乓球时正巧谢晋也来到乒乓球室,经介绍谢晋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憨厚正直,谈吐爽快,身体结实强壮。他自我介绍,当年曾踢过足球。事隔16年之后的1979年,在“十年浩劫”后谢晋导演开始拍摄“文革”后的第一部戏《啊,摇篮!》,在北影通过陈怀恺导演得知村里正在长影拍片。他立即电告:“老村里,拍完长影的戏就不要再接其他的戏了,我这儿有一个很适合你的角色……”村里当即应答下来。

谢晋与村里

1980年电影《啊,摇篮!》在山西省的河曲——— 也就是“鸡鸣三省”的地方开拍了。它的北边是内蒙古的偏关,南面是陕西省的榆林县,只是隔着一条黄河而已。据说在北宋时“杨家将”就驻军在这里,那里还留有杨家坐骑的马蹄印哩。

谢晋现状(村里眼中的谢晋)(2)

在拍摄七八个月的日子里,谢晋挑战了好几个外景地,从河曲转战到五台山,又转战到杭州的天目山,大都是住在当地老乡家的农家小院里,特别是五台山,剧组所有人员就睡在农家的土炕上。

谢晋现状(村里眼中的谢晋)(3)

村里在《啊,摇篮!》中饰演罗爷爷

在拍摄期间,谢晋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演员诚诚实实做人,要团结互助,诚恳待人,当时他“委任”村里当演员组长———定期召开创作和生活会,以解决创作和生活中的矛盾。艺术上他要求演员要勤勤恳恳研究角色,表演要生活、真实、一丝不苟。记得在研究老红军罗爷爷八月十五牺牲的那场戏里,为了一只小木手枪从

罗爷爷手中滑落合适与否,就推敲了一个小时。他不止一次地告诫村里,不要随便接戏,要好好地看本子如何,作为一位艺术工作者,应该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不要贪图名利。要歌颂主旋律,强调突出时代最强音。

《啊,摇篮!》写的是1947年延安保育院撤退时的情景,在拍戏期间即使对8位小演员也严格要求。这些孩子都是从宋庆龄福利院(选拔)出来的,请了四位高级教师对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表演给予照顾和辅导。

谢晋现状(村里眼中的谢晋)(4)

《啊,摇篮!》剧照

那时拍电影从导演到演职员都没有薪酬,即如今的“劳务费”或“片酬”。有的只是“差旅费”,每天生活补助四角钱,在河曲县因生活艰苦,把生活费提高到了六角钱,虽然每天吃莜麦面和“山药蛋”,但心里还很高兴,工作起来,干劲十足……

本文主要参阅材料:《悼念“良师益友”谢晋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