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空间原本就是处处充满着危机,充满着竞争,其结果自然是“成者为王,败者寇”。

试想:一个成熟的卵子遇到成千上万的体的精子时,哪个精子强劲,有速度、有毅力、有智慧,抢先占得先机获得卵子的青睐并与之整合,它便是成功者;当孩子呱呱呱坠地,体格强健,适应能力强者生存下来,体弱多病者可能中途夭折;当娃娃从上幼儿园起,在求学的路上,一路艰辛,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好者步入理想的知识殿堂,差者自然名落孙山,跌落独木桥下的滚滚洪流之中;步入社会,开始择业,仍需你过关斩将方可谋求你所要的职位,这毅然需要你的勇,你的谋,你的机遇;立业如此,成家依然,能否嫁个如意郎君,娶个称心娇妻,这也要看你的行、你的德、你的势力;就连死后你是流芳百世升入天堂,还是遗臭万年打入地狱,也充满着艰辛、抉择和不懈的拚搏、竞争与奋斗。

你若盛开蝶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1)

  所以,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人生之路不只是坦途,它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乐,也处处有艰辛。

古人云: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遇到不如意时,应该如何选择呢?有人选择了逃避,有人选择迂回,有人选择了迎难而上。在寻根朔源上,有人朝外抱怨外部环境和他人,有人则向内寻找自身不足。

你若盛开蝶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2)

  在初中时,政治老师就告诉我: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外因则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需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在现在的众多年轻人中,学习不如意时不看自身的耕耘了多少,而一味怪罪学科门类多,考题难;工作不如意时不看自己积累了多少,而一味强调自己出身卑微,父辈无能;生活一塌糊涂时不看自己付出了多少,而一味抱怨社会大不公,对自己太苛刻,全然都是别人的错。

你若盛开蝶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3)

  其实仔细想想,也真怪不得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所出的时代不同,他们生长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年代,没有忍过饥,挨过饿,过去兄弟姐妹一大堆,父辈又多为温饱而奔波劳碌,哪有过多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时的孩子们多是以大带小,磕磕碰碰的事时有发生,小时候的我常常也是满身泥土满脸灰,鼻青脸肿。大人见状也多是:“咋这么大意,以后小心点”;在学校和其他同学发生了冲突,或被老师骂了打了,多半回家再被家长怒骂一顿或暴打一通,还怪你“咋这么不争气,打你不屈。”甚至会带孩子给对方学生道歉,或小心翼翼找老师陪不是,临走时还不忘给老师再三交待:“我家教不好,给您添麻烦了,娃交给你了,再在学校不听话,你只管打好了。”我父亲是老民师,小时候我多听家长跟我父亲这样讲。

你若盛开蝶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4)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家长不是教育以后长点记性,而是怪地不平,当着孩子的面对地怒踢两脚,还振振有词:“再把我娃拌倒了,有你好看的。”博得娃娃不哭;孩子不经意碰到墙壁,不是叮咛孩子吃一堑长一智,而是边拍打墙体边怒吼:“再磕着我娃,把你砸了。”赢得娃娃转啼一笑;孩子在学校与同学有了口角或被老师批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齐上阵,找同学算账,找老师论理,大有不讨个“合理说法”,决不收兵,这些校闹事件在报端真的屡见不鲜。

 

你若盛开蝶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5)

  在以上两种教育生态的下成长的孩子,在遇事归因问题上自然截然不同。前者多以内归因为主,从自身找原因,这样就能正本清源,找到问题根本所在,也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而后者则多以外归因切入,多为自己的失败找托词,找借口,这与开车违章撞人还反怪行人不长眼,强奸者在实施对象强烈反抗中 “作案工具”被损还反讹被强奸者不配合如出一辙。

你若盛开蝶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6)

  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外因影响物事发展结果的事,但充其量只是“影响”而已,真正决定事物发展走向的还是内因,要知道内因才是主流,才起决定作用。

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还是多从自身找差距为上上之策。修炼内功,完善自我,内强素质,充实自己,正如有人所说的“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静下心来去种草,来年会有一群马奔你而来。”

是啊!你若盛开,还怕没有蝴蝶来么!

你若盛开蝶自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