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三六九,学校也是一样985、211都是超一流大学,普通一本差一点,二本就又差了一个档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江西高考562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江西高考562分(江西女孩高考712分)

江西高考562分

人分三六九,学校也是一样。

985、211都是超一流大学,普通一本差一点,二本就又差了一个档次。

好学校毕业证含金量自然高一些,但是非是唯一标准了。

普通院校也出社会栋梁之才,顶尖院校也出底层人民。

前有清华张晓勇,北大苏黎杰,后有人大伍继红。

2017年5月的一天,上杭中学老师吴美华陪同扶贫干部走访扶贫户。

一行人来到伍继红家里,村干部说伍继红是大学生。伍继红从一个油纸袋里拿出她的证件,给吴美华看。

大伙一看,还是人大的证件。高材生却沦落到这种境地,不禁唏嘘。

吴美华就把伍继红的故事分享到了网上,伍继红这才开始被人们关注。

从高材生沦落到吃低保讨生活,伍继红的经历给我们警醒。

01低头求学,也要抬头看路

伍继红老家在江西,父亲还是一个村干部,喜欢读书写字。

在父亲的熏陶之下,伍继红也喜欢阅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之前,伍继红的户口迁到了广东叔父名下。

她没有辜负家人期望,以712分的好成绩,顺利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录取。

从穷乡村到大都市,伍继红从未放弃自己的学业。

在学校的时候,还获得了兰台奖学金。这是档案管理专业最高奖学金。

上大学时,伍继红想法很简单,毕业分配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别无他求。

“大学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就想找个好工作,想进机关单位,只要能和专业对口就行。”

社会、工作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在读圣贤书的时候,也要听一听窗外事。

早在伍继红入学之前,相关部门就已经下发了《关于毕业生分配的实施意见》,对于分配制度开始实行改革;

1996年,又发布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

这就意味着1998年毕业的伍继红,要和当年101万毕业生PK,竞争上岗。

伍继红处于改革的洪流之中,大部分人都成功上岸了,只有伍继红一次次碰壁。

她先是报考了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了,却在面试阶段被刷了下来。

此后,她辗转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寻找就业机会,却屡次被拒。

当时手机还不普及,为了能找到专业对口工作,她挨个打电话,北京的档案馆,甚至郊县的都打了;还给广东的档案馆打电话,始终没有找到录用她的事业单位。

用伍继红的话形容,当时她已经“走到了悬崖口”。

距离上岸最近的一次,是北京海淀区档案馆。当时一名领导给她打电话,让她准备好资料尽快去面试。

在伍继红犹豫之间,第二天就被告知已经录取了伍继红的同学。

如果伍继红在大学四年中,能够有所准备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一些课外知识。埋头苦读和抬头看路,缺一不可。

02发不出来的情绪最终伤害的都是自己

眼看留京无望,忙完毕业论文,拿到毕业证后,伍继红就买了回广东的车票。

她在广东中山市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教育软件公司做档案管理和信息录入工作,月薪3000块。

这在当时是很好的待遇了。

不善交际,性格内向的伍继红,在工作之和同事发生争执,不堪职场内卷,她辞职了。

辞职之后,又找到了一份制作新年贺卡和日历的工作,月工资只有1000块。

这个工作干了也仅仅一个月,再次辞职,到一个服装厂干起了体力活。

没过多久,又辞职了。

毕业两年,三份工作,伍继红生活在求职和辞职之间。

其实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影响伍继红一生的事情,就是父亲去世。

在伍继红刚刚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父亲去世。

父亲去世一个月后,姐姐伍继华才打电话告诉她父亲的死讯。

电话这头,伍继红没有说话,也没有哭。

返回家中,她在父亲的坟前哭了一天一夜。

接连的求职打击和至亲离世,让伍继红有一种深深的失控感。

大概就是这个时候,伍继红的精神开始有些变化。

对外界的一切开始产生怀疑的时候,伍继红一边开始寻求依靠,一边开始拒绝交流,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姐姐非但没有安慰伍继红,还说是她的性格害了她。

伍继红的情绪没有发出来,反而成了伤害自己的利剑。

生活里,一定要活得痛快些。该说就说,该骂就骂,该哭就哭,都是第一次做人,何必委屈自己,让别人痛快。

03糟糕的婚姻是女人的噩梦

2000年,伍继红已经毕业两年。

无业的她在顺德街上游荡,找工作,正好碰上了第一任丈夫。

当年10月,就返乡结婚了。此后,伍继红再也没有出来工作。一直到被吴美华发现,她已经17年没有工作过了。

她和第一任丈夫,婚后不久生下了一个女儿。

2005年,婚后第五年,丈夫带着女儿失踪了,再也联系不上了。

伍继红只好回了娘家。可是在娘家不久,怀有身孕的她,又返回丈夫家中。

可是婆婆家,只有年老的公公一人,他非要赶走伍继红,说儿子已经变心了。

这时候,村里一个人,就把伍继红介绍给了隔壁镇上的邓高华。

到邓家,20多天,伍继红就产下一个男孩。

随后,她陆续生下了四个孩子。

伍继红被孩子捆绑着,心中的理想早就落了灰。

一家9口,过得清贫。夫妻俩人,和五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全靠邓高华一个人养。

日子艰难,可想而知。

嫁到邓家,十几年里,她只在家附近走动,就连30里的镇上都没去过。

伍继红说,这些年,自己感到家中十分冷清,虽然5个子女每天都在哭闹。

“家中有弟弟、妹妹,母亲在陕西做保姆已经好几年了。但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修水。只有过年时,才会打电话,庆贺新年,平时冷冷清清的。为了照顾儿女,什么事也做不成。”

说到为什么不回娘家,伍继红说:“家里没钱坐车。”

其实,回娘家只要几十块的车票钱。娘家人也从未来看过她。

没有亲情,断了外界的联系,每天就是孩子和锅碗瓢盆,对于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

直到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拿回课本,伍继红才第一次看到读物。

多年来,生活封闭的伍继红,自从嫁到这里,第一次感到了“向上的力量。”

走出困境,需要坚定的内心

被关注后,伍继红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娘家人”人大校友会和当地扶贫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伍继红搬离了潮湿且阴暗的土坯房,住进了170平米的二层楼房。

校友会还给她配上了电脑和手机。

但是这些都不是伍继红想要的,她最想要的是一份工作。

她降低标准,“哪怕去洗碗也行。”

她也有自己的思考:“一家9口,如果高华(丈夫)不去打工,经济来源只有低保。公公婆婆一想到将来,就特别紧张,很有压力,哪怕手上有八九万,也不敢花钱。”

自从被报道后,伍继红的精神也好了,话也多了。她不止一次下决心,她要出去工作,“不能指望别人”。

但是眼下,上有六七十岁的公婆,还有80多岁的爷爷;下有5个不更事的孩子需要照顾。

出去工作,又谈何容易。

妇幼保健院,为伍继红检查过身体,说她是自闭症,多和外人打交道就好了。

“实事求是讲,我不敢奢望什么理想。现在,只能随便找个工作,慢慢适应社会再说。”伍继红其实很清醒。

但是改变,是需要很大勇气,外界的帮扶只能治标,内心的坚定才能治本。

伍继红的困境,其实是很多女性的困境。她们有追求,能独立,只是困于家庭。作为最亲近的家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照和理解。

理解和关爱,最能抚慰疲惫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