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1)

美丽的蝴蝶兰种苗养殖区、千亩荷塘万亩桃园、唐村、非遗乡集……9月8日,“砥砺奋进二十年 乡村振兴看长安”中省市媒体大型采风活动走进长安区,长安区用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开创“稻田 ”模式,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蝴蝶兰产销创造就业机会

8日,在“砥砺奋进二十年 乡村振兴看长安”中省市媒体大型采风活动第一站西安秦北世纪花园中心记者看到,30多个品种、红、黄、白多种颜色的蝴蝶兰在大棚里恣意绽放,工作人员忙着将这些蝴蝶兰组盆包装,正直中秋节、教师节,小盆的蝴蝶兰被包装成礼品装,煞是好看。

“只要是有做电商的想法,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在电商平台直播销售蝴蝶兰,我们可以给供货。”西安秦北世纪花园中心总经理刘群说,除此之外,附近村民还可以从事种植蝴蝶兰、组盆包装等工种,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职位。

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2)

据了解,西安秦北世纪花园中心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西古城村,东邻西古城村、西邻黄良镇村,成立于2012年,总投资5000余万元,法人刘群总占地面积为220亩。现已建成温室花卉区、多肉植物种植区、苗木养殖区、草花生产区、蝴蝶兰种苗养殖区、植物工厂研发区六大核心区域,总计花卉苗木品种800余种,年生产数量近五百万盆。

唐村项目为周边群众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

走进王曲街办的唐村,一步一景,露营地、民宿也颇具特色,是西安市民闲暇时亲子游玩的好去处。唐村总规划面积有38平方公里,涵盖辖区的10个村,总体布局是“一河两园四板块”,是陕西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西安市首批田园综合体。

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3)

“ 唐村项目主要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综合业态,目前园区的梅园露营、精品民宿、夜场灯光秀都是热点,还会经常开展插秧体验、麦收拾穗、亲子活动等。”8日,唐村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项目为周边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自主创业的群众超过3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约9000元,辖区农文旅融合得到深入发展,产业聚合力大大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以来,唐村累计接待游客数量180多万,开展文化产业培训4万余人次,休闲旅游年收入约1200万元,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兴旺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致富增收。

非遗项目带动乡村旅游

位于王莽街道小峪管护站向西500米,有一处黄泥土墙、青砖飞檐的别致小院,屋内陈列着用泥土塑制的艺术品,这就是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

鱼化泥叫叫又称“戏人”“鱼化寨娃娃哨”是一种彩色的低温陶制玩具哨于方寸指尖精细捏制经过制坯、透哨、晾晒、烘烤、上色等十多道工序方能制作完成多以经典名著、历史故事、地方传说中的人物造型为主题兼有听音、观形两种美学感受。

小峪口泥叫叫技艺传习所创办者杨帆介绍说,自己的父亲是鱼化泥叫叫匠人,作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自己1996年从西安美术学院一毕业,便投入到泥叫叫技艺传承和艺术创作中。这些年杨帆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非遗,直到遇到了“花园乡村”小峪口村。他带着泥叫叫扎根小峪口村,此后,这里也成为西安市民带着孩子参观、学习非遗文化的场所,寂静的山村热闹起来。

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4)

据悉,小峪非遗乡集吸引入驻了泥叫叫、木兰摇土织布、万琴堂古琴、关中秦腔脸谱、唐流彩拓画、古狮子收藏、秦岭大漆、长安制香等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起了4个非遗传承研习所、2个非遗传承研习课堂,先后举办了数十次小型非遗交流会,接待了20余次省市区及其他区县代表团观摩学习,成为了长安区乃至西安市、陕西省在乡村振兴探索中的一个突出典型,王莽的小峪口村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非遗乡集型业态示范村。

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5)

华商报记者从长安区乡村振兴局获悉,近几年来,长安区共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214.38万元,统筹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通村(组)路、村内道路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十百千万”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安全住房、雨露计划等337个项目,持续完善提升涉贫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和弱项。

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6)

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7)

农业 旅游 非遗文化 长安区成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8)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摄影 强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