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茂

我所在的大学文学院举办新生入学教育,邀请我代表写作教研室做专业学习指导。年年都讲一样的问题,难免因循守旧,形成惰性,流于形式。如果新生认为我只是在说教,在给他们灌心灵鸡汤,只能起反作用。于是我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探讨:选择、探求、写作。

选择

生在一个多元富足的时代,选择很多,我们反而无所适从。早上起床,对着满衣橱的漂亮衣服,不知道穿哪一件好;进食堂,面对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美食,不知道吃什么好;到图书馆,看到汗牛充栋的典籍,不知道借哪本书好;置身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老师的严格管束,反倒没有目标,无所事事,无所适从……

在资讯发达的“后真相”时代,要探求真实或者有价值的信息,变得异常困难,这确实非常吊诡。为什么呢?

一方面,我们仿佛非常自由、非常独立,可以随时获取信息,自主选择相信哪一方;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接受影响,比如情绪情感、生活习惯、消费理念、行为方式、思维范式、价值观念等。我们似乎拥有极大自由,但在选择上,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喝同一品牌的奶茶,看同一部电影,追同名的偶像剧,读相同的畅销书,玩一样的游戏……

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无处不受影响的时代,在抵抗影响的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要对抗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的影响,必须知道别人如何对我们的行为、态度、观念施加影响,又是如何说服我们的,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符合自身兴趣爱好、人生追求、理想信念的选择。怎么做呢?阅读典籍以铸魂,行走大地以广识,多交益友以正身。

30年前我上大学时,有同学整天睡懒觉、打纸牌、看录像、谈恋爱,有人虽然读书,但止于武侠言情,沉湎于快餐读物,拒绝阅读经典。四年过去,才发现自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病人,知识结构出了严重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2000年后出生的网络原住民,面临的诱惑前所未有。如果你们沉迷玩游戏,游戏就会玩你;如果你们热衷刷视频、看网文,有人就会依托大数据与精确算法依照你们的喜好不停推送,让你们偏食,最终营养不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良师诤友,这就是我的建议。

探求

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创造性地读书,要探求真知,学以致用。如何去探求呢?胡适先生的观点可以给我们启迪。

胡适晚年有一个著名的演讲《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赠送了三味防身之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这三味药同样适合现在的大学新生,我在适之先生的基础上改造后送给大家。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是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要带着问题主动学习、理性思考、寻求解决。

要发展专业知识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专业并不是人的全部,一个人不能囿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业余爱好有时可以助推一个人在专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上大学后想提升写作(选择探求写作)(1)

无论是“问题丹”还是“兴趣散”,都必须以信心为基础,没有信心,什么事情都无从谈起。只要有信心,加上勤奋努力,就能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因为勤耕必获,功不唐捐。我们要带着问题和兴趣学习,探求真知,努力践行。要克服盲目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方向。

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知识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很难再出现百科全书式的人了,但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还要学习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学科知识,既要触类旁通,又要融会贯通。

我们要探求学识的宽度、眼界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做人的大度,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写作

写作是对碎片化知识的整理,是串起珍珠项链的绳子;写作是全面深入思考,让我们生活得更理性;写作是发声的渠道,让我们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建立联系;写作是有尊严地生活,让我们不至于为他人背书,不至于人云亦云;写作是个人历史的记录,让我们在宏大历史的裹挟下找准自身的位置。

有专家警示,不善于写作会带来职业生涯发展障碍。其实,不善于写作,也会带来学业生涯发展障碍。

据学者研究,75%的专业作家或非专业作者不愿意写作,尴尬的是人们不得不写作。人们不喜欢的只是写作的过程,但喜欢写作的结果,有时还喜欢孤芳自赏,所以人们常说,文章是自己的好。

如何写好文章呢?首先要抛弃应试作文那一套僵化的教条,回归生活,回归个性,回归自然,回归文学。然后是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天地沟通的手段。

我手写我心,不为沽名钓誉写作,不为取悦写作,不为收买写作,不违背良心写作,既不有意拔高以示高尚,也不刻意就低以示卑微。文字能够抓人,源于作者的生活态度、人格魅力与审美特质。

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在“散文欣赏与写作”课程体会中写下:中学时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喜好,背了数不清的美文好句、感人事例,而后一遍遍写、一遍遍改,捏造了一篇篇优美而“感人”的记叙文、议论文,却从未写过自己真正经历的事、体验过的情。到了大学,老师不再要求我们如中学那般写作了,可以“我手写我心”了,但经历过中学作文的“折磨”,我的手已经写不出我的心了。

读这则体会时,我感到震惊,也为这位同学的坦率而欣慰。有了这种态度,加之改变僵化的写作理念,多观察、善体验,多思考、勤练习,就一定能写出让自己满意、他人叫好的文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