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珩 实习生 王玉英)“换成别人,肯定也会出手相救的,更何况我是一名医务人员。”9月11日,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该院门诊皮肤科副护士长王利说道。就在不久前,她与同事徐娟将一名4岁男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8月29日19点30分,在沙坪坝某小区内,37岁的王利准备从泳池接孩子回家,她丈夫突然跑来说:“那边有个孩子溺水,救上岸时好像已经没呼吸了。”

王利一惊,将双胞胎儿子交给丈夫将小跑过去。推开围观的人群,她看到小孩面色苍白,孩子母亲已经懵了,救生员正在为孩子进行控水处理。

6岁男童游泳馆溺水事件(两护士跪地急救半小时)(1)

王利与徐娟正在演示救人过程。

“虽然是皮肤科护士,但医院每季度都会进行常规急救培训,所以我几乎是条件反射开始急救。”王利回忆说,她简单评估了孩子此刻的情况: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停止、无法摸到脉搏……于是立即和救生员一起将小孩平卧在石板上。

“我是医务人员,我来进行心肺复苏,你去做人工呼吸!”王利果断地判断,说完直接跪在硬邦邦的石板上,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大约两三个循环后,同样在该小区游泳池陪孩子的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门诊皮肤科护士徐娟听说,也立马赶来现场。

徐娟赶到后,向王利简单了解了男童情况,随即接替救生员为男童做人工呼吸,清理呼吸道异物,此时旁边一名路人也加入抢救队列,一同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

“不知评估了多少次,一直无法摸到脉搏,但大家都不愿放弃。”徐娟说,心肺复苏继续进行着,直到可以摸到了微弱的脉搏,出现叹气样呼吸,大家这才看到了希望。

这时,牙关紧闭的孩子无法有效配合,在徐娟为男童清理口腔分泌物时,男童的牙狠狠合拢,咬住了徐娟的手指。虽然疼,但她仍为男童完成了清理并直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脉搏大于60次/分钟,有规律的呼吸,口唇也有了一点红晕,她们才停止心肺复苏。

救生员拿来氧气袋,为小孩吸上氧气,此时已是晚上8点。救护车随后赶到,王利与徐娟协助急救人员为男童进行吸痰吸氧。

直到救护车将男童载走,王利才觉得全身无力,直接瘫坐到泳池旁的地板上,她大口喘着气,跪地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让她膝盖阵阵发疼,手腕也淤青了。

“麻烦你们留一下电话好不好?”在王利等人离开前,满怀感激的家长与泳池保安经理试图留下电话,但是她们谢绝了留电话及合影的请求。

“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不需要留下什么姓名,相信任何一个医护人员在场都会伸出援手,做出同样的事情。”王利说。

据了解,正因为她俩及时抢救,男童大脑并未受到明显影响。9月11日,男童康复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