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网络媒体看到关中民俗文化博物院照片,被之精湛的关中民俗建筑震撼。2016年3月,我终于抽空来到西安关中民俗文化博物院,深深感受到关中民俗文化之博大精深。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该院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30余年创办,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战略带动项目,是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致力于收集、抢救和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的历代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和群众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名人字画,,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收集整理了大批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这些藏品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历史风貌。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有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其中石碑、栓马石5000余件;名人字画3000余幅;木雕及其它藏品2000余件,还有砖雕、玉雕、木雕及铁铸类、纺织品类、陶瓷类等丰富藏品。馆藏已有12000多件石雕、近万件木雕和砖雕、2000多幅不同时期的名人字画及4000多件周、秦、汉、唐以至明、 清时期陕西关中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
博物院古民居一条街,是将散落在关中各地的、具有保护价值的100多所典型民居整体收购,移建到此,实施异地保护并开发利用。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其中数量众多、工艺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等也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
博物院收藏的拴马桩、饮马槽、石人、石狮、石龟等石雕艺术品12000多件,特别是雕刻精美、形态万变的拴马桩,为博物院增添了别样特色。这些拴马桩大都用青石雕刻而成,集中在一起,规模宏大,阵容非凡,凸显威猛之势,令人惊叹。它们的造型丰富,人物形象基本以胡人为主,其中十几件胡人妇女形象的拴马桩更是引人注目,代表了当时文化中进步的人文关怀与男女平等思想,也充分证明了宋明时期,我国西北各民族在关中地域的不断征战、迁徙和文化的融合。这些拴马桩不仅是我国一流的石刻艺术珍品,更是研究我国宋明时期西北民族历史的实物。这些石雕珍品不但为我国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而且对艺术、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等研究机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85年,博物院的创办者王勇超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看到关中人家院落里散落的几个拴马桩,精美的雕工,胡人的脸庞,让他感叹。更让他感叹的是这些他眼中的宝贝却面临着磨碎铺路、修厕所、文物贩子四处收购贩卖的遭遇。于是,一次偶然收集变成一生的选择。30多年来,他先后组织了30多人,分为6支队伍深入民间,走村串宅,将各地的民俗器物广为普查,造册登记,征集收藏,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即使一度陷入资金困难,也没有离开过保护之路。终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04年占地近500亩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开始修建。
公交车路线:(1)乘坐500路,直达关中民俗博物院(火车站-关中民俗博物院)。线路全长34.5公里,设站46个,票价3.5元,原500路改为500路区间; (2)地铁2号线,"航天城站"换乘500路公交或"韦曲南站"换乘4-04路公交; (3)乘坐215路、229、323、905、917、918路等公共汽车到"韦曲南站"或"长安客运站" 下车,换乘4-04路或500路公交车到"关中民俗博物院"下车; (4)从"大雁塔北广场"乘坐"环山旅游公交2号线"到"南五台"站下车向南走500米到"关中民俗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