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

有一种观点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的是孔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算老师呢?”这里将“孰”解释为“怎么”,将整句话看做对孔子的讥讽,这其实是一种曲解。

罗继祖先生认为,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曾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所谓“鄙事”,就是君子所鄙事的体力劳动,这也就是说孔子能做包括农活在内的多种体力劳动。如此一来,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帽子扣在孔子头上,着实冤枉。

吕本中的《紫微杂说》认为,这两句话其实是指老者自己。老者的意思是:我要是四肢不劳动,就会造成不分五谷的后果。进而引申,为了避免这种后果,我不能舍弃自己的本业,只能辛勤劳动,因此没有注意到过往的人。

俞樾的《群经平议》和《古书疑义举例》则从训诂的角度进一步发展了吕本中的观点。俞樾认为,此句中的“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词,并不表示否定。如在《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中的“不”,毛传就解释为:“不惊,惊也;不盈,盈也。”如此训诂,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老人因忙于勤四体、分五谷,因此没有注意到别的事情,所以不知道哪位是你的老师。

总而言之,以上学者都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的是老者自己,意思是老者在专心劳动,没有看到子路的老师。从故事情节上讲,这样的观点也说得通。老者和子路素昧平生,子路一开始便对他恭恭敬敬,按理说老者不应该直接就批评子路。同时,老者留子路住宿,杀鸡给子路吃,还让自己的孩子和子路见面,老者既待子路如此友善,怎会一开始冷言讥讽?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解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