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我国历代君主必读的一部书籍,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周世宗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历经十六朝1362年华夏史。

本书中的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为辅,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书中的内容不仅给历代从政人员启示,也给世人的为人处世带来警醒。

下面给大家摘抄《资治通鉴》经典名言11句,并配上解释,以供大家阅读。

资治通鉴书内50句名言(资治通鉴经典名言11句)(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狡猾的兔子死了之后,

原本追逐兔子的猎狗会被人煮了变成食物;

飞鸟被射光了之后,

再好的弓箭也没有用武之地;

等到敌国打了败仗,最终灭亡之后,

原本劳苦功高的谋士也会因为没有用武之地而被弃用。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

家中贫寒才思念贤良的妻子,

国家混乱的时候才思念贤良有谋略的宰相。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怒是人的情绪之一,发怒是人之常情,

但是一个人如果应当发怒的时候,却笑着面对,这个人一定是深不可测的人。

资治通鉴书内50句名言(资治通鉴经典名言11句)(2)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如果你是聪明通达的人,

应当要戒除明察秋毫的习惯;

如果你所见所闻甚少,

应当要善于打破壁垒避免自己一无所知。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一个人,德行胜过才干,

这种人就是我们所推崇的君子;

而一个人,才干胜于德行,

这种人我们就叫他小人。

资治通鉴书内50句名言(资治通鉴经典名言11句)(3)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资治通鉴.宋纪十七》

面对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

许以贵重的奖赏,

必定会有勇敢的人站出来领命。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爱自己的子女,

但是方法不对,

相当于害子女。

对子女爱的方式不应当是“溺爱”,而是要学会方法,

如果只知道一味纵容娇惯,到头来很可能会导致子女的人生有所损失。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

君主的喜好能够左右身边之人的命运,

比如吴王喜欢舞剑,特别喜欢精通剑术的侠客,

所以民间百姓就纷纷练剑,导致个个身上都伤痕累累。

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

宫中人为了腰细减肥,纷纷不吃饭,造成宫中女子饿死的现象发生。

资治通鉴书内50句名言(资治通鉴经典名言11句)(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

多方的不同意见都听一听,能够让我们内心明亮,

明辨是非曲直,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只听从一方的意见,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误判。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有必在慢之。--《资治通鉴》

做任何事情,

能够成功是因为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件事;

而做事情失败的原因则是因为对这件事情不在意,

用轻视和懈怠的态度对它。

资治通鉴书内50句名言(资治通鉴经典名言11句)(5)

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犹冰炭之不可同器而处也,故君子得位则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君子。--《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八年》

君子和小人是两个极端,

就如同冰块和炭火一样不能够同时存在于一个盘子中。

所以君子如果得势,

一定会排斥小人,

如果小人得势,就一定会排斥君子。


传承经典,就在“每日学文化”,欢迎大家关注,精彩文章不定期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