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同品种的狗子之间千差万别,有短腿肚子贴着地的柯基,也有大长腿的灵缇,有气势威猛霸道的藏獒,也有身材娇小的吉娃娃,有毛色鲜亮浓密的阿拉斯加,也有身上光溜溜长着一脸褶子的沙皮狗——这些狗狗不但外貌差异明显,而且性格和叫声也大不相同。
可是,与狗相比,除了非常特殊的暹罗猫和加拿大无毛猫,不同品种猫咪的外形特征就没那么明显的差异了;还有喵星人的性格,不分品种,总是那么的高冷....
更有趣的是,狗狗与它们的野外祖先,无论在外貌还是性格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哪怕是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和训练,也能培养出较好的服从性,和主人建立起不错的感情。
然而...猫咪就很不一样了。
对于一些从来没有过主人的流浪猫来说,即便你坚持给它投食,诚心要收养它,喵星人也不见得领情,可能连碰都不会让你碰一下,对人类世界时刻保持着警觉心理。
即便是家猫,你眼中的萌萌小动物,在人类看不到的地方,同样是野性十足。
BBC的著名纪录片《猫的秘密生活》( Horizon: The Secret Life of the Cat)中,研究人员给在萨里郡的一个村庄50只猫戴上了标签与GPS项圈后,惊讶地发现,猫咪的活动范围极广,并不是人们通常印象中,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瞎逛——打个比方,它们一宿折腾的范围,平均跨度几乎等于天安门到中关村的距离。
霸气侧漏的喵星人尽显“捕食者”本色
而且,家猫的“隐密社交活动”内容,有可能去是“会见”野生“同类”,互相“结合”;也有可能是在踩点、物色猎物,安排下一步的“狩猎”来改善“口味”,搞些刺激。
暗中观察
它们的捕食者本性暴露无疑——虽然家猫被人类投食了猫粮并不愁吃喝,但仍旧不能改变它们骨子里对“野味”的向往和追求。
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子从数万年前的狩猎采集时代就开始被人类驯化,在漫长的岁月里承担着狩猎、护卫、放牧、拉车等日常工作,属于人类的重要“生存伙伴”,在人类的筛选中,不断往“社会性”动物方向发展。
而且,原本是纯食肉型动物的狼,在被驯化成狗的过程中,获得了淀粉消化能力,逐渐进化成了杂食性动物~这也构成了狗和人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基础——毕竟,能吃到一起,才能过到一块。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是外形特征、叫声非常接近于狼的哈士奇,它们的性格和眼神已经有了本质性区别——一个把人类看作了食物和竞争对手;另一个则成了人类的伙伴。
相对于狗子,猫咪的驯化历史,则要晚得多。
猫这个小身材,在人类的狩猎活动中,没有多大作用。
因此,猫咪的“驯化”,基本上始于农耕社会。
按照通常的认知,人类对猫的驯养源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埃及。
此时的埃及气候并不像如今这般干燥,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出了早期的农耕文明。
有了粮食的人类,必然会被鼠患所困扰。
这时候,最早的家猫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虽说除了捉老鼠,喵星人们几乎从来没承担过什么其他的工作,捕鼠也只是它们的天性而已,但却不妨碍古埃及人将其“封神”,把猫咪尊为高贵的“大仙”。
金字塔壁画——人类正在祭拜“猫神”
猫,在古埃及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们是太阳神拉的正义化身,也是战争女神赛克迈特的象征,更是女神贝斯特最形象的代表。
而这位顶着“猫头”的贝斯特女神,又被看成是“法老的母亲和养育者”、女性生育能力的“保护者”,在后人发掘出贝斯特的神像旁边,有时候还会伴有一群小猫,寓意人丁兴旺。
古埃及壁画:猫首人身的贝斯特女神,手持驱逐邪灵的叉铃和狮子头装饰的项圈
古埃及人为贝斯特女神修建了大量神殿,并定期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赞美她的丰功伟绩。
有史料记载,古库巴司泰大街的猫神殿周边,每逢祭祀大典,最多的时候,能云集数十万赶来给猫进行顶礼膜拜的虔诚信众。
由于猫的眼睛能在黑暗中发光,埃及人又认为猫眼能储存阳光,可在黑夜中驱除恶鬼。
于是,爱美的埃及女子为了将猫眼散发的神秘气质转移到自己的双眸上,发明了一套特有的“猫式眼线描绘法”,来使自己的眼睛能够变得性感且炯炯有神。
在古埃及,屋宅遭火灾的时候,必须先抢救家猫(不过,很可能猫比人跑得还及时),如果家猫若不幸去世,主人需佩戴哀纱,削眉剃发,以示哀悼。
同时,人们都喜好将猫咪的形象描绘在陶罐等各种器皿和壁画上,以表达对猫的崇敬。
猫咪死掉后,但凡有点条件的,也会下本儿给做成猫木乃伊,并将它和盛有食物的碗一起下葬,以供来世食用。
装有猫木乃伊的精美棺椁
再后来的古希腊罗马人,也都非常喜欢猫,将猫视为吉祥物。
而在同期的东亚农耕文明,猫咪更是正式成为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家庭动物,得到了食物、住所和重点关注爱护——即便正如前面所说的,猫咪勤奋的捉老鼠,很大程度上,只是它本性的释放,并不见得就意味着喵星人具备了为人类“工作”的“服务意识”。
这时候,开始努力发展农业的古人,亟需解决鼠患——毕竟,相对于同样能捉老鼠的蛇啊、猫头鹰这类外型比较一言难尽的动物,软萌的猫咪们显然更容易让人类接受。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给了这些毛绒绒的小家伙极大的自由;而猫咪也经常能在人类聚集区找到丰富的食物。
就这样,双方进入了一种良好的互惠循环,这就是人类与猫咪之间奇妙缘分的开始。
没成想,到了中世纪的欧洲,猫咪,尤其是黑猫,却被刻意的“妖魔化”了。
甚至,猫被悲惨地带上了宗教人士为它“量身打造”的“道德的枷锁”。
在中世纪的油画、书籍插画里,对猫最典型的“污蔑性”表达,就是它舔自己屁股的猥琐姿态。
这种被人类认作极其不文雅的动作,原本只是猫咪们的日常清洁行为。
可在当年被宗教化的“动物观”中,这却被视作了一种赤裸裸的自慰,是无耻的魔鬼的诱惑——猫舔屁股把身体盘成一个环状,像极了诱惑亚当和夏娃尝试禁果的那条毒蛇。
因此,猫这种动物,被认为带有极强的性欲望和魅惑的本能——如果你喜欢猫,就等于沦落成和它们一样的放纵的“兽类”。
而且,在其他中世纪的画作中,猫咪总是长着人类的眼睛,甚至人类一样的眉毛,带着冷酷、忧伤的表情,举止怪异甚至凶残,让人丝毫没有爱它们的冲动,更别说主动去撸,上去“吸猫”了。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之所以把猫咪画得如此古怪丑陋,源自于中世纪宗教对猫的另一个负面认知——猫是邪恶力量的代言。
1233年,罗马教皇曾经颁下圣旨:黑猫是恶魔的使者,它将地狱与罪恶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在中世纪迫害女性的大规模“猎巫”活动中,猫咪也跟着遭了大难。
那些被打上女巫标签的无辜女性们,很多是独居的老处女或者寡妇,她们通常会养猫来作伴和帮忙捕鼠。
此情此景之下,宗教审判人士就脑洞大开地发散出了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想象——猫咪,尤其是黑猫,那是巫婆们和魔鬼沟通的“使者”,游走于黑暗的魔界和人间,到处播撒邪恶和疾病的种子。
就这样,狡黠而顽皮、灵巧而机警的猫咪,性格被反向解读了一番——你看,它们独来独往,经常失踪,这就是去和魔鬼“结合”去了;它们爱舔自己的屁股,行为放纵;它们迈着独特的,性感的步伐,用各种慵懒的身姿和叫声来挑起你的欲望;它们在黑暗中布局,悄无声息一步步接近目标,杀死敌人.....
特别是在中世纪欧洲黑死病横行的年月,猫咪竟然被当作了带来黑死病的“元凶”惨遭过多轮迫害。
除了日常的驱赶和毒打,它们多次遭遇了大规模的官方屠猫行动——当黑死病肆虐时,他们会把上成千万只猫集合起来,从高台扔下或绑在火刑柱上焚烧,或者做成猫型花车进行迅游和抽打鞭笞,以表示驱赶邪恶力量。
而按照现代科学分析,黑死病的就是烈性腺鼠疫。
这个屠猫的后果,可想而知...
经过了数个世纪的“黑暗时代”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终于带来了人类对猫的宽容和重新接受,西方人又开始热烈的撸猫了。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绘画中,抱着猫的贵妇
无论东西方文化圈,到了近现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猫咪也不再是人类因捕鼠需要而留在身边的“生存工具”,很多时候,更像是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精神慰藉的朋友、伴侣和家庭成员。
尴尬的是,很可能,你的“爱喵”,它自己可并不这么认为。
老实说,即便被“驯化”成为了“家猫”的喵星人,具备了相对良好的社会性和较为温顺的性格,但注意,这也是“相对”而言。
通常来讲,在小猫崽在出生后的四到八周,是同人类建立“感情”的关键时期。
这段时期,小猫如果没有与人类接触,就会变得野性十足。尽管家猫的体内仍具有驯养的基因,但它的行为以及对人的亲密程度还是更接近野生动物。
同时,一般的猫都能较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它们独来独往,多会自己选择配偶,不像猪牛羊那样的家畜,任由人类操作育种。
而相对于“田园猫”来说,那些人类刻意鼓捣出来的,漂亮的“纯种猫”,有时候智商低的实在是可怕,而且体质也更加敏感脆弱。
千年来,猫咪们总是游走于驯化和野性之间——它们可以和人类亲密无间,也能随时独自一喵勇敢探险。
实际上,在喵星人眼中,把它当作“家庭成员”的人类,很可能就是个“工具”~人类愿意这样喂养和照顾自己,那属于他们的“巨大荣幸”。
所以,人们经常又戏称——猫咪吃过就忘恩主。
对于喵星人而言,人类确实改变了它,但又很难说人类已经完全“驯化”了它。人和猫的历史,其实更像是一种“互相选择”的过程——猫咪自己选择进入人类的生活,并按照本喵的需求和喜好,自己驯化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