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1)

11月29日,美国韦氏词典公布了2021年度词汇:“vaccine”(疫苗)。

据了解,在评选年度词汇时,韦氏词典的一大依据,是人们的查阅次数——总编辑彼得·索科洛夫斯基(Peter Sokolowski)表示,在2021年,“疫苗”这一词汇的查阅次数比2020年增加了601%,比2019年增加了1048%。

在入选理由中,韦氏词典写道:“在2021年,‘疫苗’一词的含义已远超过医学范畴。对许多人来说,它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但它同时也处于诸多争论的中心,比如个人选择、政治立场、职业规范、学校安全、医疗不平等。”

在本月初,牛津词典也刚刚将“疫苗”评选为年度词汇——这既体现出人们对当下疫情形势的关切,也意味着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仍是一场持久战。

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的出现,也提醒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健康监测。

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2)

11月29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布了《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长期往返于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跨城通勤人数约为7.66万人(折算),较2019年的5.7万人相比,增长了近35%,跨城通勤规模不断上升。

其中,上海中心城区的数据变化尤为明显:上海中心城区的流入通勤人数占比,从2019年31.2%增长至2021年43.8%,呈稳定增长态势。另一则数据显示,上海市域的流入、流出通勤的入出比为1.98,而上海中心城区的入出比达到5.10。由此可见,上海市、尤其是上海中心城区对周边地级市的就业吸引力越来越大。

一个数字,足以证明长三角跨城通勤的密度与效率:上海和苏州之间的沪苏高铁,平均5分钟一班车,还都是满满的。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多个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跨城通勤正在成为不少人的工作常态——这不,前段时间安徽马鞍山市调整防疫政策,还得专门强调一声“南京属于外省”,提醒打工人做核酸检测,才让不少人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身在广州的我,也很想看看“珠三角跨城通勤报告”。

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3)

近日,B站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21年度弹幕:“破防了”。

对“破防了”这一年度弹幕,B站作出了官方解读:“破防了”本为游戏术语,意为使用特殊物理伤害突破了防御,而在互联网语境中,“破防了”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常用于表示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产生不可抑制的震动。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作为一种即时性互动方式,弹幕直观地呈现了观众对特定内容的反应,由此衍生的弹幕文化,也记录了年轻群体及时代的变迁。随着用户及内容的增长,在B站年度弹幕发布前夕,B站弹幕累计总数已突破100亿。

看了《国王排名》,我破防了;看到这条新闻,我又破防了;看完不给一键三连,up主彻底破防了——

还不知道“破防了”怎么用?官方出马,带你仔细品品:“一‘破’一‘防’,皆为动词,又有‘攻’‘守’矛盾之意,生动地展现了年轻人的情感激荡和文化共鸣。”

百亿弹幕里,你贡献了多少?它们陪你度过了多少难忘的好时光?

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4)

11月29日,西南交通大学发布一则情况通报:

11月20日上午11点,西南交通大学的一名男生进入犀浦校区3号教学楼5楼的女厕所偷拍,被其他学生当场抓住,目前已交由警方调查处理。由于该生所犯错误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经学校研究决定,勒令该生退学。

据了解,学校此前曾发生过类似事件:2019年6月,有网友发帖称,有男生通过厕所的窗户偷窥女生洗澡。

移送警方、勒令退学、亮明立场——面对违法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人员,西南交通大学公开公正、即时处理的态度,获得了在校师生的点赞,这一做法也值得同行借鉴。

与此同时,面对层出不穷的偷拍事件,如何完善相关规范制度、加大震慑力度,这一后续也值得我们关注。

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5)

11月29日,故宫博物院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故宫博物院决定在原有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以及每周二统一预约的中小学生免费的基础上,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据了解,从12月3日20时起,大众即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售票网站、微信公众号预约未成年人免费门票(含珍宝馆、钟表馆)。试行期间,故宫博物院将根据公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票务服务管理体系。

其实,故宫此前就出台过类似的低价或免票措施,也有针对教师、医务群体、环卫工人等特定人群的免费日。

如今,在课余时间,未成年人又多了一个好去处,还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故宫愿意免费向年轻人开放,说明他们永远把文化的传承放在盈利之前,值得点赞。”

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6)

11月29日,微信更新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据了解,目前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人们将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为贯彻安全底线原则,同时兼顾用户使用体验,将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此外,后续还将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这一更新,让网友们喜大普奔:“终于可以在微信打开淘宝/抖音了!”

说到底,不论是对微信还是对外部平台来说,各大互联网平台共同推进互联互通,才是“1 1>2”的双赢(多赢)局面。

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7)

穿高领毛衣的时候,你会不会产生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如果会,那你可能得了“衣领综合征”——衣领综合征,在医学上被称为颈动脉窦综合征,是由位于颈部的颈动脉窦受外界压力的刺激而过度兴奋引起头晕、眩晕、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征。

据了解,颈部突然转动或仰视、起立和其他迅速的体位变动、衣领过高或领带过紧、情绪激动等,都是 “衣领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怪不得每次穿高领毛衣都会觉得透不过气,原来我是得了“衣领综合征”。

其实,“衣领综合征”还有其它典型症状:比如低头系鞋带时感觉胸闷、弯腰捡东西时忽然头晕等等。你中招了吗?

b站最催人泪下的弹幕(34破防了)(8)

中国第一位喝可乐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1979年,一位穿着绿色军装的中国小男孩,在八达岭长城上喝可乐的照片,被法国知名摄影师詹姆斯·安丹森(James Andanson)拍下,并命名为《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

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新中国正在国际社会上崭露头角,这张照片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一经刊登,便引起了很大反响,被看做中国对国外市场持开放态度的象征。

这位小男孩名叫黑建涛,小时候最爱喝的是一毛钱一瓶的国产饮料北冰洋,喝可乐在当时还是一种奢侈——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公司的老板,还凭借自己对高尔夫的热爱,成功担任中央电视台高尔夫解说员。

这是妥妥的“活久见”新闻,他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我们见证了他的成熟,真好——顺带一提,“可乐男孩”目前最爱喝的饮料,变成了国产茶饮。

其实,如果真要追溯历史,这位小男孩未必就真的是“中国可乐第一人”,但这张有趣的小照片,却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中国消费40多年的变迁,也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外资风靡到国货崛起的变化。

你有类似的照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