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谥号元献,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江西南昌进贤)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兼枢密使,北宋早期著名的“宰相词人”。他平生好贤重才,知人善任,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明道二年(1033年),章献太后崩,晏殊撰志文,因不言仁宗为李宸妃所生而获罪,罢参知政事,以礼部尚书知亳州,约庆历元年(1041年)徙知陈州。庆历四年(1044年),又为孙甫、蔡襄所论而罢相,以工部尚书知颍州。庆历八年(1048年)春,晏殊58岁时再度移知陈州。

晏殊两度“徙陈州”(《宋史•晏殊传》)期间,生活清俭,为官清正,待人诚恳,笃学不倦。《宋史•晏殊传》载:“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情急。”他在陈期间诗文著述很有成就,“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宋史•晏殊传》)。他的词在民间影响很大。相传,“昔年陈州有女妖自云孔大娘,每昏夜于鼓腔中与人语言,尤知未来事。时晏元献守陈,方制小词一阕,修改未定,而孔大娘已能歌之矣,亦可怪也”(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卷二十四余编二孔大娘歌晏词)。此事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晏殊诗词的艺术魅力。《珠玉词•浣溪沙》、《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珠玉词•诉衷情》等都是他在知陈期间的代表作。

晏殊几次罢相 晏殊张咏梅尧臣与陈州(1)

晏殊像

庆历八年(1048年)春末夏初,晏殊在陈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虚涵深广,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特别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妙在物我交融,情景混一,亦兴亦比,显隐相映。细加品味,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人生哲理。对春花凋落的无可奈何,使人感触人生中很难阻止一些美好事物的消逝;似曾相识的燕子归来,又教人体悟生活中仍然会有另外一些美好事物出现。花开花落也令人联想到人的生离死别,盛衰浮沉,亦同大自然新陈代谢一样,是规律,不以个人的情感、愿望或意志而转移,启迪人们以乐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自然与人生。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出色小令。全篇写景,境界阔大,笔笔含情,字里行间流溢出难以言传的遐思。据夏承焘《二晏年谱》,此词当作于词人58岁外放知陈州任内,有宋庠、宋祁相与唱和之诗题可考。宋祁在《上陈州晏尚书书》中说:“比华从事至,具道执事因视政余景,必置酒极欢。图书在前,箫笳箭参左,剧谈虚疑误往,道句暮传。”诗酒自娱、风物流连之中却掩盖不住宦海沉浮的失落与怅惘。结尾之句的思念,当是对朝廷的思念,盼望早些有把自己内调的消息传来。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春,晏殊以故相之尊移知陈州,于西园隙地种植莎草,并作《庭莎记》一文,这首词也是同年春夏间所作,抒写酒醒人散后恬适自得中略带闲愁的心情。特别是“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以风生翠幕的动态和雨滴圆荷的声音,反衬出酒醒人散后的清静环境和词人闲适中略显落寞的心情,从中可见词人的敏慧诗心和雍容气度,是很有艺术个性的情景交融佳句。

晏殊几次罢相 晏殊张咏梅尧臣与陈州(2)

张咏像

清王士俊纂修的《河南通志•河南府•陈州》“西园”条记载:西园“在州城西,宋知州张咏创。中有七亭,曰:流芳、中燕、流杯、香阴、环翠、洗心、望京。有阁曰吟风,堂曰清思。又筑台曰望湖。宋晏殊以故相居此,于隙地有莎丛生,作《庭莎记》。”据晏殊《庭莎记》记述:“介清思堂、中燕亭之间隙地,其纵七八步,其横南八步,北十步,以人迹罕践,有莎生焉。”他命人移植莎草,建为莎场,于是“光风四泛,纤尘不惊”,环境甚为幽美。词人“级藉吟讽,无施不谐”,悠然自得。

晏殊身处真宗、仁宗两朝,是所谓的承平之世,一生富贵优游,仕途顺达。他满足于稳定安宁的环境,追求闲适的境界。在他看来,“万汇之多,万情之广,大含元气,细人无间,罔不禀和,罔不期适”(《庭莎记》),世间万物都是如此,他的词着意表现闲适境界中的细腻深婉的意绪。然而,朝廷内部的倾轧斗争,政治上的风雨阴晴,个人仕途的波折起伏,不能不给词人的思想带来深刻影响,也就自然在他抒写闲情的词中,常常浮漾着一种盛年难再的感伤气氛。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荷泽)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举进士,通诗文,博才学,颇有名声。宋真宗时,由寇准引荐,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1008年因遭丁谓弹劾出任陈州知州7年。他在陈州创建了著名的园林——西园,死后葬于陈。据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云:张咏墓,“在孝弟乡谢村,今为平信乡。按治城西,皆曰平信乡。今城西二十五里柳林集北有古墓,相传即其处。士人陈怀瑾筑拢泐石焉。”

晏殊几次罢相 晏殊张咏梅尧臣与陈州(3)

梅尧臣像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城(今安徽省)人。北宋杰出诗人、文学家。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佑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庆历五年(1045年),他在任许州签判期满后,八月回到扬州,十月初到达陈州,陈州知州晏殊辟用他签署陈州镇安军节度判官。皇佑元年(1049年)正月,梅尧臣的父亲去世,遂携眷属离开陈州回老家宣城守制。

晏殊几次罢相 晏殊张咏梅尧臣与陈州(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