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感,职业教育价值观解读(1)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职业教育价值观可概括为:崇尚劳动,职业导向——职业性;经世致用,技能核心——技能性;服务社会,生涯发展——社会性;尊重个性,面向人人——人民性;兼容并蓄,与时俱进——时代性。

(一)崇尚劳动,职业导向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观点,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创造了教育活动,人类最早的教育活动是职业性教育活动。为了生存必须从事的捕鱼、狩猎和采集野生果实等简单劳动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在原始社会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下一代必须向前辈和有经验的人学习生存必需的技能和本领;老一辈人也有义务向年轻一代传授劳动技能。这种为了维系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技术技巧、方法态度的教育活动就是职业教育的雏形。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历史就是人类努力学习如何劳动的历史”。职业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并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学校职业教育取代学徒制成为新生产业工人的培养方式。尽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新技术革命都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技术型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目标未变,劳动仍是职业教育接受者创造价值、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的主要途径。

提高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感,职业教育价值观解读(2)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教育活动,而且带来了分工。亚当·斯密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其结果是产生了职业和职业的划分,职业是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的产物。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分工愈发细密,各种职业日趋专门化,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分类,涵盖多个专业和职业领域,满足受教育者不同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性向需要,把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和个人谋生及个体发展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兼顾职业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专长及职业取向,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劳动力的再生产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3]他还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职业教育在各种教育类型中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最紧密,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因其职业性和技能性,成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的最佳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强调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重要性。

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旨在形成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全社会应形成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劳动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提高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感,职业教育价值观解读(3)

职业教育承担着学生从学习世界到工作世界、从学习者到职业人过渡的任务,充分体现了职业导向的特征。所谓职业导向,就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社会职业分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职业导向,首先,由于职业教育要培养职业人,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职业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为他们的职业生涯作准备;其次,职业教育的各种类型和层次都要提高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第三,职业教育的“学术性”要为“职业性”服务,并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两者的协调与整合;第四,职业教育应逐步树立为各行各业培养从业人员的教育观念,使职业教育由边缘走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