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我一样,因为害怕当众发言,各种躲,能躲一次是一次。可却总是无法逃脱当众发言的命运。直到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司仪邀请新娘的父母说话,喜妈说话幽默又真诚,逗得台下的朋友哈哈大笑,台下的亲朋好友,笑着笑着就哭了。就好像是自家女儿要出嫁一般不舍。

那时候,我就想“我也要变成一个讲话有趣的人”。且不说有什么场合需要演讲,但至少多年以后,在自己孩子的婚礼上,我不会结结巴巴糊弄几句而已。

最近看了一本《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有人评论这不仅是一本可以读的书,还是一本需要做的书。可以说这是当众讲话的“葵花宝典”。幽默是当众演讲最好的破冰工具,作者在书里总结了7个培养幽默的方法,80个当众演讲的小窍门。

怎么才能提高幽默感(怯场不是心理素质差)(1)

这本书的作者大卫·尼希尔,原本只是一个在课堂上发言都紧张到发抖的人。经过一年的“幽默训练”,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够在一千多个观众面前侃侃而谈。这一年期间,作者在美国加州所有的高级脱口秀俱乐部演出数百场。最后成为一个被《华尔街日报》《福布斯》刊载的脱口秀演员。还受邀在牛津大学、斯坦福商学院等名校教授演讲技巧。这本书就是作者关于这一年“幽默训练”的总结和经验的分享。

大家先不要惊讶:在这短短的一年内,作者会有如此大的转变。看完这本书,且不说能不能和作者一样,从此人生开挂,但对我们肯定是有所收获的。

幽默是与生俱来的吗?

生物学家约翰·梅迪纳在《大脑规则》中提到,“大脑对无聊的事不感兴趣”。

“笑”这个动作,能够释放多巴胺,提高记忆力的同时还能增强信息处理的能力。所以,没有人会不喜欢听说话有趣的人讲话。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幽默感不仅可以挽救你的社交和演讲的能力,让你一开口就能成为大家的焦点。还可以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得体地解决囧境。著名的相声演员——冯巩的母亲曾在采访中说“留给我万贯家财,不如留给我幽默。”

很多人认为“幽默”是天生的。那些轻易就能把别人逗笑的人,是老天爷赏饭吃。而自己天生就不懂说话,更别说在众人面前演讲。其实不对,每个人都可以很幽默,幽默是一种技能,谁愿意学,谁就能学会。

“幽默”在中国是属于外来词, 是英文“Humor”的音译,最早是由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传入中国的。“幽默”作为我们的“非传统美德”之一,既然不是人天生就能具备的,那么它肯定是有“套路”可循。

怎么才能提高幽默感(怯场不是心理素质差)(2)

现在就来看看“幽默感”到底要怎么培养?

培养幽默感的方法

一、学会讲故事

故事是对生活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它让生活变得更有力度、清晰、有意义。故事是人类交流的货币——罗伯特·麦基

有两种东西能让人印象深刻:一种是人们的亲生经历;另一种则是“故事”。不管是演讲还是日常聊天,如果你想让大家记住你说了什么,就给大家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故事有很多种,其中能让人们发笑的才对“幽默感”有帮助。卡迈恩·加洛在《像TED一样演讲》中说到“幽默的有趣之处在于想要引人发笑,但是并不需要非要讲笑话。”

绞尽脑汁想“笑话”,不如发自内心讲出“人味儿”。其实,很多有趣的故事是从那些不起眼的遭遇中转化而来的。我们可以把生活中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有趣的经历记录下来,也可以在书里找到一些素材。花点心思收集、不断打磨和重新组织,要用的时候,随时调出来使用。

在讲故事的时候,也是有套路的。如果讲的故事又长又没有重点,那么再有趣,也让人笑不起来。所以,讲故事的时候一般遵循这三个原则:铺垫、抖包袱、连续笑点。

铺垫就是给观众介绍背景信息。背景信息要尽可能的简洁明了。从你开口的那一刻,听众都希望能够更了解你和你所讲的内容,这样才能决定是否继续听下去。所以,尽快进入搞笑的部分,是留住听众注意力的好办法。

所谓抖包袱就是抛出笑点。在抛出笑点之前,可以有意地制造紧张感、或是引起听众的兴趣和期待,然后把所有有趣的精髓都集中到“抖包袱”上。抛出笑点的时候,把好笑的词语放在句子的尾部,起到强调的作用。比如,如果“猫”是这个故事的笑点,那么不应该说:“猫在盒子中”,而是说:“盒子里有猫”。这样等你讲完,听众才会笑起来。

它是抛出笑点之后的笑点。在抛出笑点之后,最好再进一步发挥,再来一个反转,给观众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制造一个新的方向。

怎么才能提高幽默感(怯场不是心理素质差)(3)

二、幽默是“写”出来的

除了故事,还有哪些幽默元素呢?

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一场有趣的演讲,要搞清楚“说什么”和“怎么说”。往往把“怎么写”给忽视了。“说什么”是指演讲的内容,“怎么说”则是演讲的方式,“怎么写”指的就是往演讲中添加的幽默元素。

“段子”是重要的幽默元素之一,而经典的”段子”通过“写”打磨出来的。就算你对“幽默”毫无天赋,也能通过“写”提高“幽默感”。

人们更愿意关注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讲段子的时候,一定要设置和听众有关联的场景,让听众产生共鸣。因此,在写的时候,就要想象在给盲人讲事情。在听众看不到你的肢体语言的前提下,也能领会你说什么。

作者从他的经验中发现出了一个现象:3个一组的段子效果最好。也就是说,当作者抛出一个笑点,接着再抛出一个笑点,那么听众肯定会在抛出第三个笑时爆笑。如果只有两个笑点,或者增加到四五个,那效果也会减弱。

前两次的笑点通常是铺垫积累的过程,最后一个笑点,来个神转折,就能给人们带来惊喜,引起爆笑。

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花那么多精力打磨每一分钟的表演,就是为了让演讲的时候显得毫不费力。最高级的演讲是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即兴发挥。

“像是即兴发挥“换句话来说,就是:千万不要随性表演。没有经过准备的表演,就算是很有天赋的人,也有混不下去的时候。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幽默感”。

从故事到段子,台下做的功课越多,台上表演就越自然。无论是什么方式的练习,哪怕是在家对着墙壁,也比毫无准备的表演要好得多。

如果练习得足够多,也应该走到现实中去检验一下自己的付出。走到听众面前去,看看准备的故事和段子能不能把大家逗乐。不仅如此,还要做好随时改良我们素材的准备。练习,改进,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才能找到屡试不爽的笑点。

怎么才能提高幽默感(怯场不是心理素质差)(4)

迈出第一步

想成为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光是想想是不够的。很多人觉得,想要改变,得从思维上入手。等内在的思维发生改变之后,行为的改变才会发生。这给那些“拖延症”和“光想不做”的人很好的借口。

事实上,想要改变,要从行动开始。埃米尼亚•伊贝拉 在他的《能力陷阱》中说到,如果想成为一个领导者,那就先像一个领导者一样去做。

作者最开始的时候,一到演讲就开始流汗、结巴、哆嗦、甚至准备啤酒。他自嘲像他这样的人,连一把尖叉子都不敢交给他,更别说是一屋子的客户了。但是他做到了,还做得特别好。从“极度恐惧公众演讲”到成为脱口秀达人。这就是行为的力量。

虽然,读完这本《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不可能会立刻变得更有趣,更幽默,更有吸引力,但是,只要肯花时间练习,那些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