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大,老一辈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儿理念在现在看来,似乎太过于强势和权威。

于是又有人说,要和孩子做朋友。但当我们认真审视这种所谓的“平等育儿观”才发现,“平等育儿”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01

那些说着和孩子是“朋友”的父母

孩子班上有个小男孩儿,那个小朋友我见过好几次,聪明活泼,但脾气非常大。

每次出门,不管是吃饭逛街还是去游乐场玩,只要他提出的要求,爸妈必须满足,否则就当场撒泼打滚又哭又闹。

有次他又因为想要玩手机哭闹起来,妈妈和他好声好气商量半天,一言不合,他竟动手打了妈妈,妈妈无奈,把手机给了他,并规定只能玩一会。

扭过头妈妈尴尬地对我说:孩子还小,打的不疼,我们之间相处就像朋友一样。

在幼儿园,他也是班上的小霸王。有次做游戏输了,他当场嚎啕大哭,硬生生把赢的那位小朋友的小红花抢了过来。

平时不高兴,会撕掉别人绘本,弄乱别人搭好的积木,或者故意推倒别的小朋友。

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妈妈也很无奈:“不是都说要尊重孩子,要跟孩子做朋友吗?怎么孩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还有一个男性朋友,最秉承“和孩子当朋友”的观念,实打实的女儿奴,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重话,更别提批评教育女儿了。

有一次,他女儿为了和同学出去玩,偷拿了家里的钱。

他发现后不但没生气,还主动给孩子钱,和孩子说 “没钱了可以和我们要。”

问他为什么不指出孩子的错误,他说“我要学着和孩子做朋友,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时间久了,一个大男人在孩子面前没有一点权威,孩子从来没觉得自己错过,更不觉偷拿家里钱有什么不妥。

难以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父母们和孩子所谓的“朋友”,还能维持多久?

02

朋友好做,父母难当

“皇后娘娘”蔡少芬曾说:

“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赞同她,可以安抚她,但不能亲近到做朋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到社会上,她才能尊重他人。”

佟大为现场发飙那是什么节目(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1)

图片来源微博

佟大为在综艺节目《一年级》中的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甚至一度发飙。

有一次,一个女孩两天没去学校上课,也没请假,没有音信,佟大为作为老师批评了她,希望她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佟大为现场发飙那是什么节目(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2)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但却有同学说佟大为话说重了,只把自己当老师,没把学生当朋友。佟大为接下来的解释,像极了我们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在学校里,你们就得守学校的规矩,我们首先是师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对你们的安全负责,两天不来学校也不请假,我们跟你们的父母怎么交代?你是来跟我们学习的,不是交朋友!”

佟大为现场发飙那是什么节目(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3)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老师的职责首先是教授学生知识,其次才是朋友。

父母的职责同样首先是养育孩子,然后才是朋友。如果越过对孩子抚养和教育的前提,直接和孩子做朋友,那很有可能养出上文提到的小霸王和连父母都不懂得尊重的孩子。

规则和界限感,是我们要着重帮孩子培养的,否则,孩子的成长道路会越走越偏。

03

做“朋友”的前提是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想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根本出发点,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对待,和孩子有一个平等的对话,不以父母的权威对孩子进行专治和控制,但是,和孩子做朋友并不是对他无限制的纵容和“不管”。

除了朋友,我们更是孩子的父母,需要对孩子教育和引领,与孩子做朋友,是有选择、有底线、有规则地做,而不是任其发展、没有原则的妥协。

比如前文提到的小男孩,真正会和孩子做“朋友”的妈妈,绝不会对孩子一再纵容,而会告诉孩子要遵守规则,想要玩手机可以,但要和妈妈说明原因,征求妈妈的同意,即便被拒绝,也绝不能打人,更不能在幼儿园打其他小朋友,这是从小必须树立的规矩。

想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没错,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味放纵,不给孩子立规矩设底线,那么最终,我们的每一点“爱”,都会变成对孩子的一份伤害。

04

和孩子做“朋友”,界限不可少

世上从没有无限的自由,给孩子的自由,应在一个框架之内。

如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到: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他们。

直到有一天,一直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限,线上充了电。

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它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佟大为现场发飙那是什么节目(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4)

真正保护孩子自尊心,给孩子“朋友式”教育的爸爸绝不会对女儿的错误视而不见,而会让孩子认识到偷钱是错误的,犯了错就要勇于承担,下次不再犯。

其实,这位爸爸完全可以每周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在零花钱这个范围内,女儿可以自由支配,想和朋友出去玩,想买零食都可以,但家里的钱,绝对不能去偷,越过了零花钱这条界限是一定不可以的。有心的父母,还可以利用零花钱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教孩子如何更好的支配自己的钱。

即使真的需要钱,也要和父母沟通,当然,父母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信任孩子。

不管是推崇快乐教育,还是和孩子做朋友,都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最大的规矩。

当孩子破坏了规矩、触碰到边界时,父母必须要干预,来明确告诉他“你这样是不对的”,并且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

05

温柔坚定地赢得孩子

1-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正向培养,决定着孩子以后的人生。

正面管教中的温柔坚定是被无数育儿专家强调的制定规则的方法,即不要生气,要平和,哪怕孩子特别调皮。一旦制定规则,就要坚定的执行下去,不能任由孩子随意更改。

比如孩子已经答应妈妈不买玩具,但走到商店后看到漂亮的小汽车非要买,不给买就哇哇大哭,坐在地上不起来。

相信每个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头大,这时候你怎么做,极大地决定了孩子以后的 性格走向。

中国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曾讲过她的4个“不”方法:

孩子耍赖,其实是闹给你看的,父母一定要看着他闹。等他哭得精疲力尽帮他擦干眼泪,孩子可能会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这时候你告诉他,你并没有妥协,要让孩子明白闹是没有用的。但妈妈是爱你的,肯定你的感受的,妈妈会陪在你身边,照顾你。

给孩子立规矩要有一以贯之的态度。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传。

试想,你每天下了班就葛优瘫,一有空闲就打麻将、玩游戏,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上进心,努力学习,可能吗?

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着父母的样子,你什么样子,你的孩子就什么样子。

佟大为现场发飙那是什么节目(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5)

图片@新浪微博

童话大王郑渊洁家里有一项规定,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如果有急事,就到厕所去打电话。所以4岁的小孙女从来不沉迷手机。大人不玩,孩子自然也不会抢着要玩。

如果说孩子是风筝,决定风筝飞多高多远的,不是风力,而是手握风筝线的人,父母,正是那放风筝的人。

每一个努力奔跑的父母,都将会收获一个悬挂高空的风筝。

和孩子做有底线,懂规矩的“朋友”,才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也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