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1)

东北五校是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五所大学,因这五所高校在东北地区影响力最大,并且近些年一起举行毕业生联合招聘会,合称“东北五校”。在这五所高校中,唯独哈尔滨工程大学不是985,与哈工大,同在哈尔滨,却常年活在哈工大的阴影下。这所高校究竟什么来头呢?今天就来说一说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历史沿革

虽说哈工程的名气不大,在很多南方考生眼里,都以为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甚至常常和哈工大搞混,但前身却大有来头。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校长,中央军委直属正大军区级(正部级)高校。1966年文革爆发,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

现在正大军区级院校只有一所,国防大学(军委直属),并且不招收本科生。

哈军工是应抗美援朝战争的迫切需要孕育而生的,是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苏联会面期间,双方确定并组建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是1953年国家“一五期间”以举国之力建设的全国唯一重点建设大学,哈军工成立伊始为绝密单位,对外番号“103部队”,并不公开对外招生,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和外部局势逐步稳定。1959年开始,哈军工以公开的身份正式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招生(此前周总理特批,哈军工可以从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的全国高中生中进行秘密政审、以抽调的方式进行选拔学员),同年(1959年),哈军工被国家确定为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二、院系调整

创建伊始,学校按军兵种设立了:空军系、炮兵系、海军系、装甲兵系、工程兵系五个系,后又增设:防化兵系、原子系、导弹系、电子系、计算机系、外国留学生系,共11个系100余个专业。

1960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按照“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原则,以下常规院系进行了迁出并独立建院:

炮兵工程系(现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系(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现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防化兵工程系(现解放军防化兵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现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一部分、西北工业大学一部分)。

文革期间,被分拆,以海军系、原子系、导弹系战术导弹分部全建制和其它各系部分专业和教师为基础重新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历经磨难的哈工程,形成了当今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 “航天”的办学特色。

截止到2013年,学校下设19个专业学院,4个教学系、部、中心,在56个本科专业招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2)

三、学校层次

1996年1月,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预审,成为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的“首批27所211” 高校之一。

2002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

2011年,学校进入教育部985平台,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原国防科工委、信产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8年合并而成),并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海军四方共建。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3)

四、优势学科及排名

哈工程因国防军事起家,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三海一核” “航天”的办学特色。

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4)

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共有2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在第2位,核科学与技术排在第5位,系统科学排在第7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排在第8位。

五、录取分数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5)

2017哈尔滨工程大学分省录取分数线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6)

2017哈尔滨工程大学分省录取分数线

以北京理科为例,近年录取数据如下: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7)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8)

(以上数据来自聚铭师官网【www.jumingshi.cn】,更多院校及省份数据详见官网)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谁的前身(鲜为人知却大有来头)(9)

六、就业分析

这样一所国防军工背景的高校,就业是不是就只能进部队呢?就业率又是怎样的呢?

1、总体就业率

2016年毕业生5705人,总体就业率95.62%。其中本科生3595人,就业率95.10%。

2、升学率

2016年毕业生升学人数2028,升学率35.55%。

3、毕业生单位性质流向

本科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49.64%),私营企业(36.20%);硕士毕业生以国有企业为主,其次是私营企业;博士单位性质主要为高等教育单位,其次为科研设计单位。

其中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有1363人,其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就业比例最高(8.9%,305人),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是4%,137人。

进入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的共有毕业生1440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42.02%,供涉及500强企业106家。

4、行业性质流向

2016届毕业生从事电子通信行业最多(24.77%),其次是船舶海洋和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