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司母戊鼎都被认为是我国青铜时代中最大的青铜器,或许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来自当年的历史课本中,都认为这种文物就是一件礼器,那么司母戊鼎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都有哪些特征呢?

后母戊鼎文献(镇国之宝司母戊鼎)(1)

来自商代中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内有“后母戊”这三个字,所以它才会得名司母戊鼎,整个司母戊鼎呈现的是长方形,通高达到了133厘米,重量近800多公斤,是目前我国已知最重最大的青铜器,被收藏于我国博物馆,属于一级文物,也是镇馆之宝。

如此巨大的青铜器到底有何用呢?根据相关专家考证,在商朝第24任国王祖庚为祭祀其母,最终铸造了方鼎,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是第25任商王祖甲铸造的,因为兄长祖已经常备受母后诬陷,最终被赶出了京城,含冤而死。

后母戊鼎文献(镇国之宝司母戊鼎)(2)

而祖甲却是后母所生,父亲偏袒他,想让他当继承者,但是祖甲却觉得这是违反礼仪制度,他不想和自己的哥哥去争,于是选择了悄然离开。当祖庚继位之后,便不断发展商朝经济,为表达孝心,祖庚便铸造了方鼎祭祀自己的母亲,祖庚去世后还在遗诏中表示让祖甲继位。

后母戊鼎文献(镇国之宝司母戊鼎)(3)

司母戊鼎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在1939年三月份,位于河南安阳武官村,有一位叫吴希增的村民在野地里寻宝的时候,无意中用自己的探杆触碰到了来自地下十三米深的硬物。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越想越好奇的吴增,为了一探究竟他赶紧回到村子里找回来了十多个人,趁着月色风高之夜,开始进行挖掘。之所以会在夜晚挖掘,是防止被日军发现。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这些村民们又把土填回洞口,而夜幕降临后,又再继续挖。

当司母戊鼎被挖掘之后,这些村民将它秘密运送回村藏匿在吴增希的堂弟家里,用柴草作为掩盖。本以为这件事会被秘密处理,可由于人多嘴杂最终还是走漏了消息,这件事被驻扎在安阳日军知道,没多久,日军就来到了吴希增的堂弟家,找到了这件宝物。

后母戊鼎文献(镇国之宝司母戊鼎)(4)

村民们担心把这样的宝物留在身边会招惹杀身之祸,于是几经商议后,打算将它偷偷卖掉。由于司母戊鼎巨大,无法移动,村民们想在夜晚动手把它分割掉。听到割刀具的声音,吴增希的堂弟觉得这是在作孽,是在诅咒祖先,他劝村民还是把司母戊鼎保护起来。

很快,村民们将它再次重新埋藏在地下,而日军在此后搜查中,因为没有找到它,最终不得不放弃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司母戊鼎最终被调至北京,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文献(镇国之宝司母戊鼎)(5)

司母戊鼎都有哪些特点呢?

重达八百多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材料,需要近三百名工匠密切配合制作成,这样巨大的杰作充分反映出我国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规模。

司母戊鼎,制作工艺精湛,足上铸的蝉纹,鼎身两侧的边缘装饰有兽面纹和夔纹,中间为素面,形成对比,线条清晰。

如今的我们,可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欣赏一下司母戊鼎,感受古代先人的工匠精神,感受它对着你诉说着那些早已被埋在黄土之下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