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报道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足石刻游览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足石刻游览图(世遗旅游重庆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游览图

央视网报道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大足石刻群有75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总计10万多躯,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注:图片来源于大足石刻研究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