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装剧的流行,经常可以看到剧情里会有古琴和古筝的出现,很多人分不清古筝和古琴的区别,常常将二者混淆,其实他们的差别还是蛮大的,“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以下从五个方面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
一、历史渊源: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在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古琴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二、外观形制: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中间掏空形成一扁长形音箱,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长约120~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
“宫、商、角、徵、羽、文、武” 是我国七弦古琴的弦名名称 起因由于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也就是“宫商角徵羽文武七弦”的简称了。
白居易《船夜援琴》: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古筝则由三块板构成,分别是框板、面板和底板。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属于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唐代时筝多为十三根弦,白居易在听筝时写有“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长约 163厘米,宽34厘米。
三、音色,音域:
古琴入心,它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而浑厚,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琴音深沉蕴藉、潇洒飘逸,讲究一种空灵的美感,品格高雅。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
泛音是古琴富有魅力的音色之一,与按音、散音共同构成古琴的三大音色体系,如用天、地、人三才来寓意此三种音色的话,泛音应位于天,被誉为“天籁之音”。
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如果说古琴是超凡脱俗的,那古筝则是食得人间烟火的。
古筝悦耳,具有音域广,弦多,音量大等特点,它的音色明亮,丰满,清脆,十分的华丽灿烂,演奏起来十分迷人。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悠扬悦耳,被称为“众乐之王”。
古琴音量小、音色柔美,更适合自弹自乐,而古筝音量大,音色清脆,适合表演用。
四、琴谱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为“减字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给好用的“简谱”、“五线谱”。
五、文化意义
古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华夏的经典国粹艺术,是代表东方思想的传统哲学。古人把“琴”放在“琴棋书画”首位,可见人们对古琴的钟爱。中国古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是一种修身正行的载体,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化身。
古琴对于人生修养、养性修身、立命进德有莫大助益,其松沉旷远的音色、舒缓简淡的曲调以及宁静庄重之仪容,其中所蕴藏的古朴宁静的意境,传达着静远淡逸的气息,能唤起恬淡悠远的回忆,令人返于原始本然之故乡,这对于紧张而焦虑的现代人实在是非常重要、弥足珍贵。
陈雷激 古琴家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开幕式上,当那幅流淌着中华文明的画卷《千里江山图》徐徐打开时,场内回荡起空灵飘逸的乐曲,那就是古琴曲《流水》,所用的古琴为“太古遗音”琴,那琴从唐朝传到至今,千年时间的沉淀,让那乐曲宛如天外仙音。在那一刻,闪烁千年光彩和辉煌的古琴终于将它的真面目完整呈现在世人眼前,它的声音在当晚让全世界观众倾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