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大不同:横行世态——蟹化

蟹化(carcinisation或carcinization),又名短尾化,是演化生物学的一个题目,指甲壳类动物物种在演化的过程中,从其他样式演化成为近似蟹类(短尾下目)相近的形态,特指物种在腹部位置折叠的变化。这个名词由L. A. Borradaile最早提出。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1)

在甲壳亚纲十足目各个物种里,有五组生物(特别是巨大拟滨蟹)曾各自独立发生过蟹化过程。这个转变,科学家认为结果演变出寄居蟹的祖先出来。 另一个例子是瓷蟹科,其物种虽然有着螃蟹的外表,但其实属于铠甲虾总科,其关系与铠甲虾、陆寄居蟹、椰子蟹(Birgus latro)及螃蟹更为密切。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2)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各种生境中安居繁衍出众多品种的蟹,亦因此被视为最成功的十足目。有学者相信,这种成功有赖于「蟹」的体形,并将这个演化躯干的过程称为「蟹化」(Carcinization)。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3)

征服广阔疆域的王者

大部份的蟹因为身体构造而横着行走,因为横行,所以霸道。尽管也有蟹类会直走(例如:长得像圆球的蓝紫色和尚蟹),但我们常以蟹的步姿用作形容「虾虾霸霸」的行为。不过,原来蟹的「专横」不限于步态,更可见于牠们的演化过程。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4)

香港的蟹分布于海洋、沙滩、树林、高山以至河溪中。

演化论赢家、达尔文宠儿

在十足目中,学名「Brachyuran」的螃蟹可谓是拥有最广泛栖息地的一类,香港的蟹分布于海洋、沙滩、树林、高山以至河溪中。另一方面,全球有超过7,250种蟹类,牠们不止住在繁多生境,更有万千体型。牠们身长从数米至数毫米不等,而且结构多变,从甲壳到蟹螯及蟹足的形状,都因应栖息地及生活习惯而有所不同。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5)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各种生境中安居繁衍出众多品种的蟹,亦因此被视为最成功的十足目。有学者相信,这种成功有赖于「蟹」的体形,并将这个演化躯干的过程称为「蟹化」(Carcinization)。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6)

二、在各种生境中安居繁衍出众多品种的蟹,被视为最成功的十足目。

关于尾巴的「蟹化」

蟹的学名「Brachyuran」也透露了「蟹化」过程。其字首「Brach」意思是短,而字尾「ura」即指尾巴,因此,螃蟹分类实际是短尾下目。顾名思义,「蟹化」是指尾巴在演化中渐渐退化。事实上,只要我们对比蟹类及其他如虾及龙虾等十足目,「蟹化」过程就一目了然。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7)

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虾类有尾巴;而蟹看似没有尾巴。蟹类经多年演变,尾巴长度愈来愈短,最后更摺进腹肚内,成了腹甲的蟹脐。除此之外,「蟹化」亦包括逐渐长得更短更横的身体、以及可令身体更小巧的偏平甲壳等特征。

能适应各种生境的蟹是演化论的胜利者,学者将之归功于其体形,并将这演化过程称为「蟹化」

蟹化不限于蟹

有趣的是,学者相信蟹化不限于蟹类,有些十足目亦具「蟹化」现象,在演化过程中长得愈来愈「蟹」。例子包括:尾巴相对较长的寄居蟹,以及瓷蟹(Porcelain Crab)和又称石蟹的帝王蟹(King Crab)。牠们外表非常像蟹,不时有人以为牠们也是蟹族一员。「蟹化」过程,正是我们以外表分办时,偶而误会牠们与蟹同属一类的原因。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8)

事实上,上述三种蟹同属异尾下目(Anomura)。与蟹的短尾下目不同之处,在于寄居蟹有个弯曲而不发达的脆弱腹部;而帝王蟹及瓷蟹的最后一对步足都已退化,未能用以步行。

蟹钳大不同

蟹化的成功,令蟹类适应了各式各样的生境,进而建立起多元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而牠们身体构造亦有所变化,以助进食不同食物。以老饕爱吃的蟹钳为例,蟹螯分别很大,各有功能。蟹类演变出螯的各式形态,来满足牠们的饮食习惯,防卫需要及求偶行为。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9)

登陆不同生境的蟹类,演变出各式形态的螯,来满足牠们的饮食习惯,防卫需要及求偶

例如,以捕猎为生的蟹通常有着不同大小的蟹钳。较大的螯往往有压碎食物的功能,配上可紧闭的钳齿来粉碎猎物坚硬的甲壳;较小的螯作用像剪刀,以窄而尖利的钳齿撕开猎物的肉。至于以坚韧的植物作粮食的蟹——例如红树林蟹,牠们的螯则往往大而重,且带有尖指和齿裂以撕裂和切割树叶。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10)

以捕猎为生的蟹通常有着不同大小的蟹钳。较大的螯能钳碎食物

蟹类的蟹钳功能只靠文字描述,未必能完全想象。不过今集纪录片中,我们主要介绍蟹螯的功能,对此有兴趣的读者们不妨留意一下。

话说回来,经过几百年演化的蟹钳,的确可剪碎或压破许多坚硬东西。即使是人为产品,亦未必能幸免。不过,可剪碎人为物品却不尽是好事。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11)

红树林中不时可见各种人为垃圾,而蟹类亦看似「适应」了这些垃圾

以红树林蟹为例,牠们用于切割树叶的钳,也能剪断如塑料绳等胶制用品。然而,红树林蟹会拿起胶绳,源于误会胶绳是食物。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红树林蟹把塑胶剪碎后会将之吞食。红树林中不时可见各种人为垃圾,而螃蟹们则拿着塑胶往嘴里嚼呀嚼,实在很难相信它们不会影响蟹类生活。这些画面带来的震撼教育,相信远较日常叫叫口号试试回收,更令人真切地感觉到环保的重要性。

螃蟹是如何进化成别的生物(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