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下班之后,有一名家长给我发了信息,说起了发生在班级的事情:

孙校长,你们学校特长生展示比赛,一个班一项技能只能有一个名额。能不能增加几个名额,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

我解释说,学校规模大,一班一个项目一人,参赛人数已经很多了,学校组织这次比赛需要很长时间。学校组织的比赛很多,有的是机会。让孩子别灰心,好好努力,争取下一次参加。

学生闹矛盾和家长沟通(家长是否该出面摆平)(1)

按她的设想,这毕竟是学校内部的比赛,校长只要说一句话,打个招呼,完全可以多争取一个名额。但是这招呼我是不能打。活动的组织有方案,有规则,校长如果开了口,组织活动的教师会很为难。校长打破了规则,学校的其他领导也会效仿,那么涉及到评选评奖、班级量化的一系列问题都会显现出来,这对于其他班级和学生也不公平。

从这名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我也不能答应家长的请求。当学生遇到了困难,只要父母一出面,问题就会摆平。这名学生会对自己演唱水平产生怀疑,产生依赖心理,也会把规则看成很随意的事情,这样的认识一旦形成,对于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会埋下隐患。

学生闹矛盾和家长沟通(家长是否该出面摆平)(2)

我拒绝之后,家长道出了实情。原来她的孩子报名参加演唱,班两个学生报名,班主任让全班学生投票,她的孩子没选上,回家之后哭得很伤心。孩子委屈地告诉母亲,那名选上的那名学生,说她不仅人长得丑,表演动作也丑。家长联系了班主任,提出让那孩子给闺女道歉。联系完之后,她又有些后悔,与我打电话说起了此事。

我说,孩子有不服输的心理非常好,但是要注意引导,不要把这种不服输转变成怨恨,或者失去了自信。竞争无时不在,孩子成长中一定会经历失败。合理看待失败,失败就会成为教育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

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回到家发泄情绪很正常。作为家长不能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要合理引导。与孩子聊一聊,听一听事情发生的经过,倾听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从班主任的角度,从被评选上的学生角度想一想,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人无完人,对方说话不小心伤害了我们,我们内心要像海洋一样宽广,要让孩子认识到一个人比演唱更有魅力的是美好的心灵。

学生闹矛盾和家长沟通(家长是否该出面摆平)(3)

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小问题,家长一般不要参与。很多家长有不想吃亏的心理,觉得孩子不能受委屈,总想亲自出面摆平。结果很多本来很小的事情,学生之间几句话就能握手言和,但正因为家长的参与变得越来越复杂。同学一场,在一口教室里学习,就像一家人一样,没有什么比相互关心、和谐相处最重要。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正是在这些小矛盾小问题中得到锻炼。着实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通过老师处理。

我提出,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家庭教育的案例,建议她读一读。

家长听了我的建议后,觉得不好意思,给班主任发了信息表示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