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弘吉剌,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翁吉剌、弘吉列、晃吉剌、雍吉烈、瓮吉里、翁吉剌惕等。《辽史》译作王纪剌,《金史》译作广吉剌、光吉剌。

弘吉剌为一较大游牧部落,有许多分支,主要是亦乞列思、豁罗剌思、斡勤忽讷兀惕、哈剌讷兀惕、也里吉斤等5部。分布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哈拉哈河流域一带。另有孛思忽儿一支居长城北扯克彻儿一带。西邻蒙古乞颜部,东南与金朝边墙相接,西南与塔塔儿部接壤。

蒙古和花剌子模地图(五分钟了解弘吉剌蒙古都儿鲁斤)(1)

据《史集》载,该部亦源出额尔古涅昆两姓祖先,又称其为产于“黄金壶”的三兄弟的后裔,似与蒙古部不同源。以游牧为主要经济方式,有农业萌芽。在蒙古诸部中较发达。汉文史籍列之于“白鞑靼”中。初臣属于辽朝。耶律大石西行时,曾得其兵援。金时势盛,曾扰金边。成吉思汗兴起时,弘吉剌内部以特薛禅为首的一支先行归附,其余以迭儿格克为首的部众于屡与札只剌等部结盟,与成吉思汗为敌,后被击败,归附蒙古。大蒙古国建立时,成吉思汗封特薛禅之子按陈、孙赤窟等分长弘吉剌三千户,以孛徒统领亦乞列思二千户。

1214年,按陈等分得今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为领地,成为漠南五投下之一。曾随木华黎征金。

特薛禅家族世代与蒙古黄金家族联姻。窝阔台正式下诏:“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终元之世,与元朝皇室保持亲密关系,历代皇后多出于此族,其贵族受封鲁王,以济宁路为分地,受到种种殊遇,享有许多特权。

史料记载

据《史集》记载,所有蒙古人分属于蒙古尼鲁温和迭儿列斤两大族系。

弘吉剌是迭儿列斤的一支,金代散居于呼伦湖东南;其别部孛思忽儿则居于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北至得尔布尔河一带。迭儿列斤和尼鲁温两部相互通婚,成吉思汗幼年就同弘吉剌孛思忽儿部首领特薛禅之女孛儿台定了亲。以帖木哥阿蛮为首的弘吉剌部,多次参与反蒙古部的联盟。特薛禅则支持成吉思汗,并最先率部归服。因此,成吉思汗建国,将全体弘吉剌人划为三千户,封特薛禅之子按陈、孙赤窟等为千户长。弘吉剌部参加了征金、平西夏等历次战争,并逐渐扩充为万户。

1214年,成吉思汗分封新得自金朝漠南的土地,将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西北、东北地区赐给按陈弟兄,从此弘吉剌部迁到了漠南。

蒙古和花剌子模地图(五分钟了解弘吉剌蒙古都儿鲁斤)(2)

1237年,窝阔台汗有旨: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成吉思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武宗、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泰定帝、元文宗图帖睦尔、宁宗、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的皇后都出自弘吉剌氏;弘吉剌贵族也相继娶历代皇帝和宗王之女。按陈死后,弘吉剌万户由子纳陈的后裔继承,因五户丝食邑在济宁路,属古鲁国地,故先后被封为济宁郡王、济宁王和鲁王,所娶公主都封鲁国公主。

赤窟的曾孙昌吉驸马,世祖时出镇西宁州,因此这支弘吉刺人迁到了青海。赤窟的食邑在濮州,原郡名濮阳,故昌吉等先后被封为宁濮郡王、濮阳王。濮州治鄄城,所娶公主都封鄄国公主。又因昌吉新分地西宁州在岐山以西,其弟脱脱木儿又进封为岐王。

至元七年(1270),纳陈子斡罗陈于答儿海子(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建城名应昌。

元贞元年(1295),斡罗陈弟蛮子台于驻冬地建城名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城)。后以这两城为中心设路,各领一县。达鲁花赤、总管及以下官属,都由鲁王自选。应昌、全宁二路地处漠南,地势较好,与中原物资交流方便,经济文化比漠北各部有较大发展。王府牧场“畜马牛羊累巨万”。牧业以外,出现了专业的弘吉剌种田户。王府有人匠总管府,聚集了许多为贵族服役的各种手工匠人。由中原通往漠北的主道从答儿海子经过,元朝正式设帖里干(蒙语,意为车)驿道,军队和商旅的往来,粮食的贸易、仓储和北运,促进了这里商业和城镇的发展。

弘吉剌贵族同元朝皇室一样,大多信奉佛教。应昌、全宁修了不少寺院。

此外,又仿照中原各地建孔庙,办儒学,修建东岳、三皇等神庙。鲁国大长会主祥哥剌吉喜好收藏绘画,传世元画中有不少是她的收藏品。

蒙古和花剌子模地图(五分钟了解弘吉剌蒙古都儿鲁斤)(3)

元亡,顺帝出奔上都。洪武二年(1369)六月,明将常遇春等率军到全宁,败元军,进兵上都。顺帝逃往应昌,三年四月死在这里。

五月,明军进据应昌,末代鲁王被李文忠部将唐某斩于毡帽山,其妃蒙哥秃被俘。 弘吉剌部被明朝编入明军,有翁妃,为朱元璋妃子,殊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