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题党,想到这个标题,是因为今天群里的一个讨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taper在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taper在哪(taper与囤货的联系)

taper在哪

非标题党,想到这个标题,是因为今天群里的一个讨论。

4日两点,也就是本文发出去后不久。

11月美联储议息,大概率taper要执行了。

Taper具体是什么?

Taper是指美联储缩小购买债券的规模以及缩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动作。Taper是相对于QE来说的,QE是指美联储在经济危机中使用的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就是量化宽松政策,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中购买美国各种期限的国债以及房地产抵押支持债券(MBS),从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字面含义肯定没人想看

白话版本,美国要加息,退出量化宽松。

加息有什么结果?

美元资产回流到美国,带走热钱,导致全球股市动荡。

很多媒体的结论:执行Taper后,全球股市都会影响,带来一段回调。

实际上大多数的股市会有较大影响,但唯独A股影响很小。

因为国家已经未雨绸缪做了大量的限制。

现有外资资产,如北上资金,以及海外投资基金,他们批量退出A股,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更何况,他们不会走。

目前全球只有中国经济恢复最好,离开A股走了去哪里呢?

美股在历史高位,并不是合适的买点。

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

无论有没有taper,A股影响都不大,也就影响个开盘低开,仅此而已。

大家可以安心睡觉。

为何有这种自信,那是因为在中美对抗的这几年。

中国选择了一个内循环发展的正确发展道路。

地球村这么多年了,全球合作固然是好事。

假设全球不合作,也不是活不下去。

这还要感谢川建国的关税策略,让中国提前惊醒,发展自己全产业链才是正途,而不是依赖合作关系。

正是有了提前多年的准备。

金融隔离做好了,消费内循环做好了。

这才有底气,无视美国收割全球的加息玩法。

美国这套印钱泛滥,加息收割的玩法,过去几十年玩的娴熟。

这套玩法,对付经济体量小的市场,如亚洲南美洲的小国家,是非常有效的。

热钱进来,推高股市和实体价格,让当地企业家盲目扩张相信未来几年必定发财。

美国一加息,热钱迅速流走,盲目扩产的产能陷入过剩,企业亏损。

再过一段时间,美国资本再次带着低息贷款,回来把这些奄奄一息的企业收购。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套路循环。

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是能看得懂套路的,但又无可奈何。

因为热钱流动是一个小国家的命脉。

如果拒绝热钱,仅靠本国资本很难发展。

所以美国能收割这么多年,唯独在中国面前玩不动了。

未来就更加难以撼动。

所以近期你会看到各种局势紧张,通过湾湾的一些施压动作。

这就是经济领域对抗走不通了,试图从其他地缘政治领域来撼动。

但国家也做了有力的舆论回击。

只是民间都突然热血了一把,其实只是回击,不是反击。

还没到那个时候呢。

而商务部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

也被市场的人误解了。

以为真是为了一些激烈的对抗做准备。

实际上,商务部的初衷也做了明确澄清了。

原文:

此次《通知》基于2021年秋冬季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蔬菜价格波动上涨、新冠疫情多地散发、拉尼娜现象或将升级等情况,提前做出工作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今冬明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商务部就是让大家做好过冬储备,仅此而已。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往年没有,今年有呢。

除了自然条件的原因之外。

其实你应该看到的是,国家政策正在做细微的调整。

从商务部的通知,可以看到,国家正在从明面上拉动消费。

为什么要拉消费。

很简单,回到中美对抗带来的国策转变。

要做内循环经济。

内循环,没有外力,就必须要消费驱动。

只有消费上去了,内循环才能真循环起来。

否则大家都不愿意消费,内循环就很难运转。

从更高的层次看消费。

国家砍掉了教培,牺牲千亿甚至未来万亿的市场,为了什么?

国策定位房住不炒,上房产税,建保障房,为了什么?

明年的新国策,可能要继续砍向医疗,见前文解析:

CXO崩盘,高瓴资本减持,读懂政策才不慌

这些政策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消费。

只有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了,才敢把钱花出去。

房子负担减轻,孩子教育负担减轻,重病负担减轻。

一切都是为了消费。

大家都消费了,整个国家内循环才能真正的转动起来。

所以听商务部的,囤点冬天用的货,没错。

但要理性,买几百斤大米也太离谱了。

顺便说一下,未来寒潮可能要来了,今年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影响很多区域。

这个是真实的信息,有兴趣大家可以找气象相关的资讯了解。

于此相关的农业,以及食品涨价,是合理的。

如果看完本文,对寒潮有个预期,做个充足准备,也算我没白写这么长。

信商务部的建议,没错!

,